当前位置:主页>毛笔书法>毛笔书法名家>隋唐书法家>

张从申

来源:网络  作者:张从申  时间:2022-11-21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张从申,唐吴郡人,擢进士第,尝官大量司直检校礼部郎中,书学二王。凡其书碑,李阳冰多为题额,书名益高。唐窦臮《述书赋·下》窦蒙注云:“从申志业精绝,工正行书,握管用笔,其于结字紧密,近古所无。恨历览不多,闻见遂寡。”唐吕总《续书评》谓从申真、行书“远近称美,独步江外”。宋朱长文《续书断》卷下列其书入能品,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从申书虽学右军(王羲之),其源出于大令(王献之),笔意与李北海(李邕)同科,名重一时,宜不虚得,但所短者,抑扬低昂太过,又真不及行耳。然唐人而有晋韵,殊可嘉尚。”明项穆《书法雅言·正奇》谓从申“笔气绝似北海”。明冯班《钝吟书要》云:“张书古甚,拙处人不知其妙。”清梁巘《评书帖》谓张从申“开张本大令,遒紧本率更(欧阳询),然书多生硬,不及北海劲健中饶柔和”。清朱履贞《书学捷要》卷下评其书为“笔画沈峭,风格萧疏”。传世书迹有《李玄靖碑》、《王师乾神道碑》、《慎律师碑》、《改修吴延陵季子庙碑》、《铜牙镇福兴寺碑》。弟从师、从义、从约并工书,时人称“张氏四龙”(见梁披云著《中国书法大辞典》张从申条目)。张氏书法承袭右军书风,《李玄靖碑》为张书中最烜赫者,在唐行书中极得名,拓本流传甚少。观此碑书法,用笔爽利、遵劲,结构得《集王书圣教序》,所谓“右军风规,下笔斯在”。

作品欣赏:《李玄靖碑》

《李玄靖碑》元拓,剪裱一册。共13开,每半开纵26cm,横17.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请点击右键逐页下载[王铎题署]全本

《李玄靖碑》(张从申书)又称为《玄靖先生李含光碑》,全称《唐茅山此阳观玄静先生碑》。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八月十四日刻,由柳识撰,张从申书,李阳冰篆额。碑石原在江苏句容玉晨观,明世宗明嘉靖三年(1529年)毁于火,传世拓本甚稀,未见整纸本,字共八百三十五,原碑行数已不可知。

《李玄靖碑》记载了唐朝茅山此阳观道士李含光一生行实。李玄靖(683—769),字含光,本名弘,因避高宗太子李弘讳,故改为李姓。他是神仙道教上清派陶弘景五代传人,颇获玄宗嘉许,是当时朝野上下信徒最多的著名道士。李玄靖本人也精通书法,颜真卿在《李玄靖碑》中说他“颇工篆籀,而隶书尤妙”。在唐朝,佛道中人均极精书法,此为抄写经卷和游艺之需要,故而佛道二系书法蔚为大观,并与俗世书家多有往来。道家善书者还有如太清宫道士卢玄卿,权德舆《太宗飞白书答诏记》称“工为篆隶八分诸书,具其家法。”又有鱼又玄、梁元一,《宣和书谱》卷十谓:“(道士鱼又玄)工行书,得王羲之笔意,而清劲不堕世俗之习,飘然有仙风道骨,可以想见其人。“卷五评之曰:”(道士梁元一)尤喜翰墨,初慕钟、王楷法,久而出入规矩之外。然其法严,其气逸,其格清……观其书《太上内景经》,作小楷法而体兼丛善,乃知游方之外者,非世习之所能及也。”李、盧、鱼、梁四人,虽名高千载,深得后民敬仰,然元一纸片石留世,终令人扼腕(见朱关田著《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我们今天只能从柳识(字方明,工文章。)的文章中去一窥李玄靖之风采了。

此碑笔意虽出自《圣教序》,然云其柔美三分,增其简劲三分。所谓干净利落,笔短意长,起落笔之处求之以方,以得遒逸之气,显得峻劲严整,古拙雄健,有“画能如金发之割净,白始如玉尺之量齐”(清笪重光《书筏》)之妙。体稍疏隽,曲折顿宕,方峻中寓圆柔,严整中现婉丽,甚有欧阳询遗意。此碑前半段写得拘谨而后半段则已放开,更有开合变化之妙。 唐代书法无论在笔意、笔法以及形体结构上都是一个大整理的时期,是对前朝繁冗芜杂的书法内在因素的再厘定,从楷法上说,欧阳询无论在字体、笔法、结构上都是对北碑正书的雅化和整饬化。同样,张从申也是从行书角度以《集王圣教序》做同样工作,但没有取得特别的成功。惟颜真卿从篆法入手来改造行书,别创一格,终于臻达中国行书的又一高峰,这只能说是书家在识见和取法上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此碑的主要著录有: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欧阳棐《集古录目》、黄伯思《东观餘论》、陈思《宝刻丛编 》,清李光映《观妙斋藏金石文字考略》、严观《江寧金石记》、方履 《金石萃编补正》、何绍基《东洲草 堂金石跋》,近代罗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等。

此元拓本毡蜡精湛,纸墨淳古。曾经萧山朱翼蓋先生收藏,一九五三年朱夫人张宪祗率子捐献故宫博物院。

据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中,所见的版本有: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觉斯题签宋拓本。(实为元拓)

二、北京图书馆藏归安吴云旧藏宋拓本,有张照、毛怀、何绍基、吴讓之、莫友芝、许乃钊、李鸿裔等人题记。

三、张叔未旧藏本,此本缺额,拓也稍晚,有正书局有石印本。

四、瞿良士旧藏宋拓本,有龚自珍跋,商务印书馆曾以金属版影印。此外闻上海图书馆有藏本,未见。(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五、一九三五年江西集古山房印欧阳辅泰题为北宋精拓,实翻刻本。

[注]上海图书馆藏本为宋拓本,字无损泐,惟缺碑额。钤“希世之珍”、“定甫審定”、“曰藻”、“秉衡私印”、“元淳之印”、“子孙世守”、“平原叔子穀夫珍玩”印。此本共二十六开半,册高三十八点七厘米,宽二十四点八厘米。碑文十六开半,帖芯高二十七厘米,宽十五点六厘米。

张从申 相关文章

张从申
人气:91
栏目: 隋唐书法家
张从申

隋唐书法家 名录

李邕(675-747)
人气:199
李邕
李邕(675747)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人。其父李
薛道衡(540-609)
人气:197
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隋代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
韩择木
人气:197
韩择木
韩择木唐代书法家。广陵人(今江苏扬州),望出昌黎(今属河
杨凝式(873-945)
人气:194
杨凝式
杨凝式 (873-945) 世人尽学兰亭面, 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
冯承素
人气:194
冯承素
冯承素唐代书法家。贞观(627-649)时任内府供奉挧书人,直弘文
柳公权(778-865)
人气:188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嗜学
殷仲容
人气:182
殷仲容
殷仲容 ,唐代书法家。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初唐著名画
袁滋(749-818)
人气:180
袁滋
袁滋(749-818)字德深,《旧唐书》称其陈郡汝南(今河南汝南)人
欧阳通(?-691)
人气:180
欧阳通
欧阳通(?691)字通师,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第四子,
尹元凯
人气:179
尹元凯
尹元凯,事迹不详,《新唐书》载:尹元凯,瀛州乐寿人。由慈
欧阳询(557-641)
人气:177
欧阳询
欧阳询 (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
彦修
人气:170
彦修
彦修 ,生卒不详,后梁乾化时人。善草书,惜名不得传。西安碑
苏灵芝(713-?)
人气:169
苏灵芝
苏灵芝(713-?)唐开元、天宝年间武功人。天宝中(约750)任易
李世民(599-649)
人气:168
李世民
李世民 (599-649)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
颜真卿(709-785)
人气:165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
王知敬
人气:163
王知敬
王知敬 ,唐代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官太子家令。望出太
贺知章(659-744)
人气:162
贺知章
贺知章 (659-744)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
张怀瓘
人气:161
张怀瓘
张怀瓘 ,唐代海陵人(今江苏泰州地区),书法家,书画评论家。
怀仁
人气:160
怀仁
怀仁唐代书法家。僧人。住长安(今陕西西安)弘福寺。曾集摹
徐浩(703--782)
人气:155
徐浩
徐浩 (703--782)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名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