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毛笔书法>毛笔书法作品>毛笔行书作品>

《兰亭序》为什么学不好?因为没搞懂三大用笔特征!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2-10-15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兰亭序》人们一直称它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在流传的兰亭,人们普遍承认冯摹《兰亭序》。所谓冯摹《兰亭序》,原来有人说是冯承素等摹的。后来把“等”字去掉了。

这个版本的《兰亭序》有哪些笔法特点呢?

#1

用笔多露锋

用笔的藏露,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比如东汉蔡邕《九势》云:“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其实,用笔的藏露是相互转换,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笔锋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节奏转换的过程。

露锋取势,点画多生动而见性;藏锋蓄势,点画多含蓄而生情。唐张怀瓘《六体书论》云:“隶书者......王献之远减于父,锋芒往往直笔而已,锋芒者若犀象之有牙角,婉态者若蛟龙之恣盘游。”用锋的藏露转换在《兰亭》中得到了充分运用,羲之自己也说:“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书论》)

因为羲之笔力强劲,入锋使转无所顾忌,顺逆藏露已无须过分修饰而纯任自然。这就是张怀瓘所说的直笔。通过实临,我感到羲之此帖用笔已达腕力使转的极致,不强调尖锋即无法达到他要体现的笔势力度。

同时古人的尖露也为我们指明了其运笔取势的方向与节奏,这是何其宝贵的细节,有时这是需要刻意追求的。

古人笔力强劲,点画的圆劲是通过笔锋在行进过程中自然转换体现的。全是中锋即无中锋,全是侧锋也是不可能的。中侧是相互彰显的,一切取决于笔势。尖笔落锋混成需要极强的笔力与自信,这是晋人行草笔法的精髓!

#2

多翻笔、重使转

在快速书写的过程中,出现点画的牵引是很自然的。牵引使点画的关系更为紧密,也更为微妙多变。

《兰亭》点画的牵引既复杂多变又出于自然,这在其后的书法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用羲之自己的话说就是:“游丝断而能续,龙鸾群而不争。” (《用笔赋》)

当然,单有牵引还不能极其变化,同时还需增加用笔的翻转。这就是唐虞世南《笔髓论》中所说的:“其腕则内旋外拓而环转纾结也。旋毫不绝,内转锋也,加以掉笔联毫,若石璺玉瑕,自然之理。”这种旋毫翻转使笔锋能不断凝聚在一起,使笔力得以不断增强。

羲之用笔重使转,后人往往将使转与绞转混为一谈,其实使转与绞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期。

绞转的概念似乎产生得很晚,大约在清中后期,碑学兴起之后,这又要先回到这个时期所用的笔——羊毫! 包世臣对于用笔讲求铺毫,讲万毫齐力。羊毫铺锋作 书,结果可以想见,所以他的实践基本上是失败的! 这种理论的忠实实践者是赵之谦,他成功了。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赵的才气与笔力,也没有他修养那么全面。因为用羊毫写碑很难体现力度,所以,在书写的过程中自然要将笔锋绞转起来,这样笔力才能贯通下去,代表书家如康有为。后来这个概念又演化为裹束。可见绞转与晋唐笔法相去甚远

那么晋唐讲什么呢?讲使转。因为用硬毫(主要是兔毫),所以笔锋在运行过程中的各个面,各个角度反弹所形成的感受都能瞬间回传给书写者,书写者只要注意腕的运用就可以了。这样书者的气质韵度能通过运腕而直接在纸上表现出来,是为不隔。

而若用羊毫,在运腕的同时还要关注笔锋的 绞转程度,是为隔。隔与不隔,境界自然有别!当 然,在运笔的过程中,无论羊或兔毫都会使笔锋绞 在一起,但在运用上是有本质区别的,古人通过顺 逆等手段进行调整,情况也很大不同。需要极为细 致具体地分析。

#3

重侧势

用笔中锋的概念,似乎形成于唐宋之后,因那时用笔趋软,执笔较正,之前无用笔中侧之说,只讲顺逆、藏露。这是因为晋人斜执笔、重运腕、硬毫侧锋取势。

在运笔使转过程中,自然会有一种中侧的变化。因为晋人笔力强劲,不存在点画软弱之病。正如羲之所云:“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书论》) 对晋人而言,用笔八面出锋不单指行笔的方向,也包括了对笔毫各个面的运用。

后来方笔与圆笔之争,也是因为不明白晋唐用笔的特点而产生的。侧势用笔有刷掠的意味,使点画产生振动感,显得生动而有姿态,也使笔力得以充分地体现。因为若用硬毫正锋写字,那是很难有变化可言,也是难以成字的。

重侧势也使行书的起笔丰富而生动。

相关文章 阅读

朱耷《节录兰亭序》立轴作品欣赏
人气:182
栏目: 清朝传世书法
朱耷《节录兰亭序》立轴作品欣赏
写完《兰亭序》三年后,王羲之又玩了一次书法高潮!
人气:174
栏目: 毛笔书法鉴赏
写完《兰亭序》三年后,王羲之又玩了一次书法高潮!
虞世南、褚遂良、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王铎、文征明等众书家临《兰亭序》
人气:173
栏目: 兰亭集序书法专题
虞世南、褚遂良、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王铎、文征明等众书家临《兰亭序》
柳体《兰亭序》
人气:130
栏目: 毛笔楷书作品
柳体《兰亭序》
兰亭序集联108对,水墨与书法的完美结合!
人气:116
栏目: 兰亭集序书法专题
兰亭序集联108对,水墨与书法的完美结合!
王羲之《兰亭序》高清字帖注释版,强烈推荐收藏
人气:102
栏目: 毛笔行书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高清字帖注释版,强烈推荐收藏
14位书法高手同写《兰亭序》你觉得谁能排第一?
人气:76
栏目: 兰亭集序书法专题
14位书法高手同写《兰亭序》你觉得谁能排第一?
兰亭序写成对联,不要太美哦……
人气:71
栏目: 兰亭集序书法专题
兰亭序写成对联,不要太美哦……
《兰亭序》三种比对,耐人寻味
人气:53
栏目: 毛笔行书作品
《兰亭序》三种比对,耐人寻味
《兰亭序》为什么学不好?因为没搞懂三大用笔特征!
人气:52
栏目: 毛笔行书作品
《兰亭序》为什么学不好?因为没搞懂三大用笔特征!

毛笔行书作品 推荐

王铎:书不师古,野俗一路!
人气:58
王铎:书不师古,野俗一路!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有神笔王铎之誉。 王
随性挥洒创作还是谦虚临摹经典!
人气:121
随性挥洒创作还是谦虚临摹经典!
临帖是书法学习过程中 极为重要的方法 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康
《兴福寺半截碑》此碑书法,仅次于《圣教序》!
人气:163
《兴福寺半截碑》此碑书法,仅次于《圣教序》!
《兴福寺半截碑》 唐代僧大雅等集晋王羲之行书碑刻。开元九(
赵孟頫绝美30页书信,美到一塌糊涂!
人气:51
赵孟頫绝美30页书信,美到一塌糊涂!
赵孟頫存世之书画作品甚多,其中信札占有相当部份,也可以作
启功为华为题字作品,异于传统“启功体”字字珠玑
人气:51
启功为华为题字作品,异于传统“启功体”字字珠玑
心系中华,有所作为 是华为二字的由来。在华为公司总部,常年
乾隆看到董其昌这幅行书后,激动得赶紧盖章!
人气:60
乾隆看到董其昌这幅行书后,激动得赶紧盖章!
《武帝歌》卷,明,董其昌书,纸本,行书,纵25.5cm,横150.5c
这是成亲王最老辣的字!
人气:108
这是成亲王最老辣的字!
今天给大家欣赏爱新觉罗永瑆书《李眉山睫巢集中诗》。成亲王
王羲之对联10副,美若清风佳人
人气:187
王羲之对联10副,美若清风佳人
1 游春人若在天坐 听曲情随流水生 2 异人异事咸当録 春水春山足
周天球——字被文徵明猛夸......
人气:151
周天球——字被文徵明猛夸......
周天球自幼随父迁徙至吴(今苏州),少游文徵明门下,文徵明
赵孟頫六十岁临摹《十七帖》,妙!
人气:107
赵孟頫六十岁临摹《十七帖》,妙!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
《兰亭序》三种比对,耐人寻味
人气:53
《兰亭序》三种比对,耐人寻味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禊帖》等,
董其昌仿颜真卿《鹿脯帖》苏轼《柳十九帖》
人气:148
董其昌仿颜真卿《鹿脯帖》苏轼《柳十九帖》
董其昌仿颜真卿《鹿脯帖》苏轼《柳十九帖》 颜真卿《鹿脯帖》
王羲之行书《误坠地帖》
人气:94
王羲之行书《误坠地帖》
王羲之行书《误坠地帖》,8行,86字,《二王帖》、《宝晋斋帖
《兰亭序》为什么学不好?因为没搞懂三大用笔特征!
人气:52
《兰亭序》为什么学不好?因为没搞懂三大用笔特征!
《兰亭序》人们一直称它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在流传的兰亭,人
董其昌《潇湘白云》高清附释文
人气:71
董其昌《潇湘白云》高清附释文
董其昌《潇湘白云》纸本 ,是董其昌为自己的书画合璧图的 题
钱名山 这老头不修边幅,书法人见人爱!
人气:124
钱名山 这老头不修边幅,书法人见人爱!
钱名山 (18751944),字梦鲸,振锽。世居江苏常州菱溪,是著名
80岁老和尚随手刷的大字 虚堂智愚禅师书法语
人气:175
虚堂智愚禅师书法语
虚堂智愚禅师书法语 虚堂智愚是活跃于南宋时代的一位高僧。许
就是这几幅书法,将王羲之推向巅峰!
人气:181
就是这几幅书法,将王羲之推向巅峰!
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米芾行书《观潮记》,怒勢豪聲迸海門
人气:142
米芾行书《观潮记》,怒勢豪聲迸海門
宋代米芾行书欣赏《浙江亭观潮记》 怒勢豪聲迸海門,州人傳是
周亮工书法鉴赏小记
人气:186
周亮工书法鉴赏小记
上海博物馆藏清初周亮工(1612-1672)行书诗轴,绫本,尺寸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