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毛笔书法>毛笔书法百科>

包世臣《艺舟双楫》[节录] 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来源:网络  作者:包世臣  时间:2022-08-22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包世臣/艺舟双楫[节录]

  [说明]《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与吴熙载书,记两笔工语、记两棒师语、论书绝句等,阐述学书经验,评论汉代以来书法用笔源流,鼓吹学习北碑,对后世书风的变化颇有影响。另有《安吴论书》两卷本,卷一为《艺舟辑》,卷二为《书谱》辨误、删定《书谱》、《十七帖》疏证、《完白山人传》及题跋等杂著,对中国近现代书坛影响很大。包世臣论书一反清代书坛对赵孟頫、董其昌的偏爱,对他们提出了比较中肯的评价,同时继阮元之后,提倡北碑,对改变清代的书法风气具有重要的影响。过去论述书法,或者偏重于精神内容,或者偏重于形式、技法,包世臣开始察觉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他说: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说明他的书法理论的立足与方法论都与前人有所不同。现一并扫描如下,校正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述书[上] 

  乾隆己酉之岁,余年已十五,家无藏帖,习时俗应试书,十年,下笔尚不能平直,以书拙闻于乡里。族曾祖槐植三独违世尚学唐碑,余从问笔法,授以《书法通解》四册。其书首重 执笔,遂仿其所图提肘拨镫七字之势,肘既虚悬,气急手战,不能成字。乃倒管循几习之, 虽诵读时不间,寝则植指以画席。至甲寅,手乃渐定,而笔终稚钝。乃学怀素草书《千文》, 欲以变其旧习,三年无所得,遂弃去。嘉庆己未冬,见邑人翟金兰同甫作书面善之,记其笔 势,问当何业,同甫授以东坡《西湖诗帖》曰:“学此以肥为主,肥易掩丑也。”余用其言,习两 月,书逼似同甫。明年春,从商邱陈懋本季驯假古帖十馀种,其尤者为南唐拓《画赞》、《洛 神》,大观拓《神龙兰亭》。余已悉同甫之法,乃自求之于古,以硬黄摹《兰亭》数十过,更以 朱界九宫移其字。每日习四字,每字连书百数,转锋布势必尽合于本乃已。百日拓《兰亭》字毕,乃见古人抽毫出入、序画先后,与近人迥殊。遂以《兰亭》法求《画赞》、《洛神》,仿之 又百日,乃见赵宋以后书褊急便侧,少士君子之风。余既心仪遒丽之旨,知点画细如丝发 皆须全身力到,始叹前此十年学成提肘不为虚费也。 

  续纵游江浙,遍观收藏家旧迹。壬戌秋,晤阳湖钱伯埛鲁斯。鲁斯书名藉甚,尝语余曰:“古人用兔毫,故书有中线;今用羊毫,其精者乃成双钩。吾耽此垂五十年,才什得三 四耳。”余答言书不能佳,然下笔辄成双钩。鲁斯使面作之,画旁皆聚墨成线如界。余以此 差自信矣。是年又受法于怀宁邓石如完白,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 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以其说验六朝人书,则悉合。然余书得自简牍,颇伤婉丽。甲子遂 专习欧、颜碑版,以壮其势而宽其气。丙寅秋,获南宋库装《庙堂碑》及枣版《(阁帖》,冥心探 索,见永兴书源于大令,又深明大令与右军异法。尝论右军真行草法皆出汉分,深入中郎, 大令真行草法导源秦篆,妙接丞相。梁武三河之谤,唐文饿隶之讥,既属梦呓,而米老“右 军中含、大令外拓”之说,适得其反。锐精仿习一年之后,画有中线矣。每以熟纸作书,则 其黑皆由两边渐燥,至中一线细如丝发,墨光晶莹异常,纸背状如针画。自谓于书道颇尽 其秘。 

  乙亥夏,与阳湖黄乙生小仲同客扬州。小仲攻书较余更力,年亦较深。小仲谓余书解侧势而未得其要,余病小仲时出侧笔,小仲犹以未尽侧为憾。相处三月,朝夕辨证不相下。 因诘其笔法,小仲曰:“书之道,妙在左右有牝牡相得之致,一字一画之工拙不计也。余学 汉分而悟其法,以观晋、唐真行,无不合者。其要在执笔;食指须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 间,使食指如鹅头昂曲者,中指内钩,小指贴名指外拒,如鹅之两掌拨水者。故右军爱鹅, 玩其两掌行水之势也。大令亦云飞鸟以爪画地。此最善状指势已。是故执笔欲其近,布 指欲其疏,吾子其秘之!子书得晋人面目耳,随人言下转,不数十年,化为粪壤。今人攻书 至力者,无如吾子,勉之矣!”又云“唐以前书,皆始艮终乾;南宋以后书,皆始巽终坤。” 余初闻不知为何语,服念弥旬,差有所省。因迁习其法,二年渐熟。 

  丙子秋,晤武进朱昂之青立,其言曰:“作书须笔笔断而后起,吾子书环转处颇无断势。”又晤秀水王良士仲瞿,言其内子金礼嬴梦神授笔法:“管须向左迤后稍偃,若指鼻准 者,锋乃得中。”又晤吴江吴育山子,其言曰:“吾子书专用笔尖直下,以墨裹锋,不假力于副 毫,自以为藏锋内转,只形薄怯。凡下笔须使笔毫平铺纸上,乃四面圆足。此少温篆法,书 家真秘密语也。” 

  余既服小仲之言,因不敢遽以三君子为非,分习而互试之,乃见其说足以补小仲之所未及。于是,执笔宗小仲而辅以仲瞿,运锋用山子而兼及青立,结字宗完白以合于小仲。屏去模仿,专求古人逆入平出之势。要以十稔,或有心手相得之境。然余非闻植三之言则不 学,非闻同甫之言则中废,非得小仲之传则伥伥毕世矣。余他业屡迁,唯好书廿馀年不改, 一艺之能,其难如此,况进于书者乎! 

  嘉庆丁丑,余与翰风同滞都下,以书相切磋,简札往返无虚日。既乃集前后所言, 掇其要为此篇,又为中篇以疏之。是年九月出都,道中得《王侍中书诀》石本,有云:“首 务执笔,中控前冲,拇左食右,名禁后从。”细心体味,盖以五指分布管之四面,即同此 法,古人文简不易推测耳。戊寅客吴门,乃为下篇以悉书之。始卒,以示宜兴吴德旋 仲伦,仲伦亦叹绝,而申之曰:“道固归于墨不溢出于笔,而学之则自墨溢出于笔始。” 己卯,又与翰风同客济南,得北朝碑版甚夥,因又为《历下笔谈》。翰风故攻书,改用此 法以习北体,观者每谓与余书不辨。然余书尚缓,而翰风尚竣,微立异同。《述书》、《笔 谭》稿出,录副者多,江都梅植之蕴生、仪征吴廷飚熙载、甘泉杨亮季子、高凉黄洵修 存、余姚毛长龄仰苏、旌德姚配中仲虞、松桃杨承注挹之,皆得其法,所作时与余相乱。 然道光辛巳,余过常州晤小仲,出稿相质。小仲曰:“用笔者天,书中尽之,始艮终乾, 正所谓流美者地,书中阐发善矣,然非吾意。”请其术,卒不肯言。

述书[中] 

  余既述诸君子之言为书,因以己意遇之,而知其悉合于古也。右军以管为将军,明书道之机枢在管,而管之不可乱动也。今小仲之法,引食指加大指之上,置管于食指中节之端,以主节斜钩之;大指以指尖对中指中节拒之,则管当食指节湾,安如置床;大指之骨外突,抑管以向右,食指之骨横逼,挺管以向左,则管定;然后中指以尖钩其阳,名指以爪肉之际距其阴,小指以上节之骨贴名指之端;五指疏布,各尽其力,则形如握卵,而笔锋始得随指环转如士卒之从旌麾矣。此古人所谓双钩者也。东坡有言:“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善言此意已。 

  仲瞿之法,使管向左迤后稍偃者,取逆势也。盖笔后偃,则虎口侧向左,腕乃平而覆下如悬。于是名指之筋,环肘骨以及肩背;大指之筋,环臂湾以及胸胁。凡人引弓举重,筋必反纽,乃长劲得刀。古人传诀所为著悬腕也。唐贤状拨镫之势云:“如人并乘,镫不相犯。"盖善乘者,脚尖踏镫,必内钩,足大指若缝,腿筋皆反纽,是以并乘而镫不相犯。此真工为形似者矣。至古之所谓实指虚掌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小指实贴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紧握之说也。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永叔所谓“使指运而腕不知”,殆解此已。笔既左偃,而中指力钩,则小指易于入掌,故以虚掌为难,明小指助名指揭笔尤宜用力也。大凡名指之力可与大指等者,则其书未有不工者也。然名指如桅之拒帆,而小指如桅点之助桅,故,必小指得劲,而名指之力乃实耳。 

  山子之法,以笔毫平铺纸土,与小钟始艮终乾之说同,然非用仲瞿之法,则不能致此也。盖笔向左迤后稍偃,是笔尖着纸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铺于纸上矣。石工镌字,画右行者,其镦必向左。验而类之,则纸犹石也,笔犹钻也,指犹锤也。是故仲瞿之法,足以尽侧、勒、策三势之妙,而弩、[走+翟]、掠、啄、磔五势入锋之始,皆宜用之。锋即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是以指得势而锋得力。惟小正书,画形既促,未及换笔而画已成,非至神熟,难期合法。故自柳少师以后,遂无复能工此艺者也。 

  始艮终乾者,非指全字,乃一笔中自备八方也。后人作书,皆仰笔尖锋,锋尖处巽也。笔仰则锋在画之阳,其阴不过副毫濡墨,以成画形,故至坤则锋止,佳者仅能完一面耳。惟管定而锋转,则逆入平出,而画之八面无非毫力所达,乃后积画成字,聚字成篇。过庭有言“一笔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者,谓此也。盖人之腕本侧倚于几,任其势则笔端仰左而成尖锋;锋既尖,则墨之所到多笔锋所未到。走过庭所讥“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者已。以主所述,凡皆以求墨之不溢出于笔也。 

  青立之所谓“笔必断而后起"者,即无转不折之说也。盖行草之笔多环转,若信笔为之,则转卸皆成扁锋,故须暗中取势换转笔,过也。小仲所以憾未能尽侧者,谓笔锋平铺,则画满如侧,非尚真侧也。汉人分法,无不平满。中郎见刷墙垩痕而作飞白,以垩帚锋平,刷痕满足,因悟书势,此可意推矣。古碑皆直墙平底,当时工匠知书,用刀必正下以传笔法。后世书学既湮,石工皆用刀尖斜入,虽有晋、唐真迹,一经上石,悉成尖锋,令人不复可见始艮终乾之妙。故欲见古人面目,断不可舍断碑而求汇帖已。余见六朝碑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行处皆留也。转折挑剔之处,留处也,古人必提锋暗转,不肯擫笔使墨旁出,是留处皆行也。完白计白当黑之论,即小仲左右如牝牡相得之意。小仲尝言近世书鲜不阋墙操戈者,又言正书惟太傅《贺捷表》、右军《旦极寒》、大令《十三行》是真迹,其结构天成;下此则《张猛龙》足继大令,《龙藏寺》足继右军,皆于平正通达之中,迷离变化不可思议。余为申之,以《刁遵志》足继太傅。河南《圣教序记》其书右行,从左玩至右,则字字相迎;从右看至左,则笔笔相背。噫!如此斯可与言书矣。 

  [评点]包世臣(1775一1855)清书家.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三年举人,曾经江西新喻县知县.工书,师承邓石如,初学唐宋,后致力于北碑。曾自评云:“余性嗜篆分,颇知其意,而尝致力,至于真、行、稿草之间,则不复后人矣。"他的书法理论对咸丰、同治年间的书风很有影响。②余既述诸君子之言为书:本篇是紧承《述书上》的.在上篇中作者引述了霍金兰、钱伯埛、邓石如、黄乙生、朱昂之、吴育等人的言论,并叙述了自己按他们所说实践后的体会。③小仲:黄乙生(1769-1820),字小仲。江苏阳湖(今武进县)人。道光初举孝廉方正,未赴即卒。嗜书,攻之甚力。④仲瞿:王良士(生卒年不详),字仲瞿。浙江秀水人。⑤山子:吴育的字。⑥青云:朱昂之(1755-?),字青云,号津里。江苏武进人。善画山水,行、草为时所重。清蒋宝龄《墨林今话》:“津里书学董文敏,行、草笔墨精妙。 

  包世臣是碑学的重要理论家,他对写魏碑字的技法作了深入研究,为后人指明门径,贡献是很大的。《述书中》专论执笔用笔的方法。包氏推崇魏碑,甚至以为只有从魏碑中才能领悟到古人用笔的方法,这却有待商榷。北魏诸碑的刻手大多未能忠实于书者的笔意,然而就在这种率意而为中却使魏碑别具风姿,受到后人高度重视,以至有人以毛锥来求刀意。由于他以魏碑的笔势为圭臬,所以他强调点画线条要平满,并且十分推崇黄乙生的“始艮终乾”说和王良士的笔管左偃使笔毫平铺以取逆势的用笔方法。从写魏碑的角度来看,这些无疑是不传之秘,但用来临摹晋人法帖则失当了。这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区别的。

述书[下] 

  书艺始于指法,终于行间,前二篇已详论之。然聚字成篇,积画成字,故画有八法。唐韩方明谓八法起於隶字之始,传于崔子玉,厯钟、王以至永禪师者,古今学书之机栝也。隶字卽今眞书。八法者,点为侧,平横为勒,直为努,钩为趯,仰横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也。以永字八画而备八势,故用为式。唐以后多申明八法之书,然详言者,或不得其要领,约言之。又不欲尽泄其袐;余故显言之。 

  夫作点势,在篆皆圆笔;在分皆平笔;旣变为隶,圆平之笔,体势不相入,故示其法曰侧也。平横为勒者,言作平横,必勒其笔,逆锋落纸,卷豪右行,缓去急回;葢勒字之义,强抑力制,愈收愈紧;又分书横画,多不收锋,云勒者,示隶画之必收也。后人为横画,顺笔平过,失其法矣。直为努者,谓作直画,必笔管逆向上,笔尖亦逆向上,平锋着纸,尽力下行,有引弩两端皆逆之势,故名努也。钩为趯者,如人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末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仰画为策者,如以策策马,用力在策本,得力在策末,着马卽起也;后人作仰横,多尖锋上拂,是策末未着马也;又有顺压不復仰卷者,是策旣着马而末不起,其策不警也。长撇为掠者,谓用努法下引左行,而展笔如掠,后人撇端多尖頴斜拂,是当展而反歛,非掠之义,故其字飘浮无力也。短撇为啄者,如鸟之啄物,锐而且速,亦言其画行以渐,而削如鸟啄也。捺为磔者,勒笔右行,铺平笔锋,尽力开散而急发也;后人或尙兰叶之势,波尽处犹嫋娜再,三斯可笑矣。 

  字有九宫。九宫者,每字为方格,外界极肥,格内用细画界一“井”字,以均布其点画也。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为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白,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置于格内之中宫;然后以其字之头目手足分布于旁之八宫,如j随其长短虚实而土下左右皆相得矣。每三行相并,至九字又为大九宫,其中一字即为中宫,必须统摄上下四旁之八字,而八字皆有拱揖朝向之势。连字移看,大小两中宫皆得圆满,则俯仰映带,奇趣横出已。九宫之说,始见于宋。盖以尺寸算字,专为移缩古帖而说,不知求条理于本字,故自宋以来,书家未有能合九宫者也。两晋真书碑版不传于世,余以所见北魏、南梁之碑数十百种,悉心参悟而得大小两九宫之法。上推之周、泰、汉、魏、两晋篆分碑版存于世者,则莫不合于此。其为钟、王专力可知也。世所行《贺捷》、《黄庭》、《画赞》、《洛神》等帖皆无横格,然每字布势奇纵周致,实合通篇而为大九宫。如三代钟鼎文字,其行书如《兰亭》、《玉润》、《白骑》、《追寻》、《违远》、《吴兴》、《外出》等帖,鱼龙百变,而按以矩矱,不差累黍。降及唐贤,自如才力不及古人,故行书碑版皆有横格就中。九宫之学,徐会稽、李北海、张郎中①三家为尤密,传书俱在,潜精按验,信其不谬也。 

  然而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法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沈。凡墨色奕然出于低上,莹然作紫碧色者,皆不足与言书,必黝然以黑,色平纸面,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②,而幽光若水纹徐漾于波发之间,乃为得之。盖墨到处皆有笔,笔墨相称,笔锋着纸,水即下注,而笔力足以摄墨,不使旁溢,故墨精皆在纸内。不必真迹,即玩石本亦可辩其墨法之得否耳。尝见有得笔法而不得墨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于用笔者也。 

  丞相云:下笔如鹰鸇搏击。右军云:每作一点画,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遒丽。侍中云:崔、杜、钟、张、二卫之书,笔力惊絶。梁武帝与隐居评书,以中郎为笔势洞达。右军为字势雄强。又取象於龙威虎震,快马入阵。合观诸论,则古人葢未有不尙峻劲者矣。永师之后,虞、欧、褚、陆、徐、张、李、田、颜、柳,各奋才智,大畅宗旨。中更丧乱,传笔法者,唯明州布衣范的、洛阳少师两家。范之《阿育王碑》,行间茂宻;杨之《大仙帖》,画外峭险,并符前哲。自兹以降,宋之东坡、明之香光,亦臻妙悟。东坡云:“我虽不善书,解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香光云:“画中须臾不得轻易偏软。”探厥词旨,可谓心通八法者矣。若二公肆力九宫,岂必远后古人乎?是故善学者,道苏须知其澜漫,由董须知其凋疎;汰澜漫则雄逸显,避凋疎则简澹眞。 

  余年廿六而后学,四十而后知,少小恶札,脱于心而胶于手,精力旣衰,又廹物务,岂望有成,庶几述其心得以授子弟,童而习之,或有能继志以成名者云尔。 

  [评点]①张郎中:张从申(生卒年未详〉,唐代书家.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曾官大理司直、检校礼部郎中.书学二王.宋黄伯恩《东观余论》:“从申书虽学右军,其原出于大令,笔意与李北海同科,名重一时,宜不虚得,但所短者,抑扬低昂太过,又真不及行耳.然唐人而有晋韵,殊可佳尚。"②画内之墨,中边相等:包世臣在《述书上》中说自己“每以熟纸作书,则其墨皆由两边渐燥至中,一线细如丝发,墨光晶莹异常,纸背状如针画,自谓于书道颇尽其秘".这里所说的“中"即指这一条中线。 

  书法的结构、章法问题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许多人都想用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揭示其中的规律.元陈绎曾、清蒋骥都曾对用九宫法安排字的结构作过论述,但是包世臣又进了一步,他不但论述了“小九宫",还试图用“大九宫"来揭示章法安排的规律。这种方法到底是否符合实际,还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揣摩。至于墨法,包世臣强调要“笔力足以摄墨",这自然是对的,而他又认为必须做到“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才算掌握了用墨的方法,这似乎又机械了些。

历下笔谭 

  秦程邈作隶书,汉谓之今文,葢省篆之环曲以为易直。世所传秦、汉金石,凡笔近篆而体近眞者,皆隶书也。及中郎变隶而作八分。八,背也。言其势左右分布相背然也。魏晋以来,皆传中郎之法,则又以八分入隶,始成今眞书之形。是以六朝至唐,皆称眞书为隶。自唐人误以八为数字,及宋遂并混分、隶之名。窃谓大篆多取象形,体势错综;小篆就大篆减为整齐;隶就小篆减为平直;分则纵隶体而出以骏发;眞又约分势而归於遒丽。相承之故,端的可寻。故隶眞虽为一体,而论结字,则隶为分源,论用笔,则分为真本也。 

  西晋分书《孙夫人碑》是《孔羡》法嗣,用笔沉痛不减,而体稍疏雋;《太公望碑》是《乙瑛》法嗣,结字宕逸相逼,而气加凝整。大率晋人分法,原本钟、梁,尤近隶势。自北魏以逮唐初,皆宗《孙夫人》。及会稽晩出,始尙《太公望》,极於韩、史,益趋便媚,分法不古,隶势因之。晋人隶书世无传石,研究二碑,可以意测。葢中郎立极,梁传其势,钟传其韵,后遂判为二派至。近人邓石如,始合二家以追中郎,未可以时代优劣也。 

  北朝隶书,虽率导源分篆,然皆极意波发,力求跌宕。凡以中郎旣往,钟、梁并起,各矜巧妙,门戸益开,踵事增华,穷情尽致。而《般若碑》浑穆简静,自在满足,与《郙阁颂析里桥》同法,用意逼近章草,当是西晋人专精蔡体之书。无一笔阑入山阴,故知为右军以前法物,儗其意境,惟有香象渡河已。平原、会稽各学之而得其性之所近。反覆玩味,絶无神奇,但见点画朴实,八靣深稳,更无欠缺处耳。求之彚帖,征西《出师颂》、大令《保母志》可称一家眷属,以其絶去作用处相同故也。 

  《絳帖》刻“桓山颂献之铭”六字,相传为大令书,沉雄宕逸,诚亦希有,然以儗《般若碑》,则如罗汉具六大神通,及见入定古佛,不免偏袒膜拜耳。《穆子容碑》乃其雲礽(réng福 )。 

  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以《中明坛》题名、《云峰山五言》騐之,为中岳先生书无疑,碑称其“才冠祕頴,研图注篆”不虚耳。南朝遗跡唯《鹤铭》、《石闕》二种,萧散骏逸,殊途同归。而《鹤铭》刓泐已甚,《石闕》不过十餘字,又係反刻。此碑字逾千言,其空白之处,乃以摩崖石泐,让字均行,并非剥损,直文苑奇珍也。 

  《刁惠公志》最茂密,平原於茂字少理会,会稽於密字欠工夫,《书评》谓太傅茂密,右军雄强。雄则生气勃发,故能茂;强则神理完足,故能密。是茂密之妙已槪雄强也。 

  北魏书《经石峪》大字、《云峯山五言》、《郑文公碑》、《刁惠公志》为一种,皆出《乙瑛》,有云鹤海鸥之态。《张公淸颂》、《贾使君》、《魏灵藏》、《杨大眼》、《始平公》各造像为一种,皆出《孔羡》,具龙威虎震之规。《李仲璇》、《敬显儁》别成一种,与右军致相近,在永师《千文》之右,或出卫瓘而无可証騐。隋《龙藏寺》庶几绍法,逊其淡远之神,而体势更纯一。 

  齐《雋脩罗碑》措画结体,极意经营,虽以险峻取胜,而波法仍归藴藉。北朝书承汉、魏,势率尙扁此易为长,渐趋姿媚,已为率更开山。《朱君山碑》用笔尤宕逸,字势正方整齐,而具变态,其行画特多偏曲,骨血峻秀,葢得於秦篆。山谷以箭锋所直人马应弦为有韵,騐以此书,信为知言。諫议学之而不尽,遂成平滞一路滥觴矣。 

  古人书有定法,随字形大小为势。武定《玉佛记》,字方小半寸,《刁惠公》、《朱君山》字方大半寸,《张猛龙》等碑,字方寸,《郑文公》、《中明坛》,字方二寸,各碑额、《云峰山诗》、《瘗鹤铭》、《侍中石闕》,字方四五寸,云峰、岨崍两山刻经,字皆方尺,泰山刻经,字方尺七八寸,书体虽殊,而大小相等,则法出一辙。至书碑题额,本出一手,大小旣殊,则笔法顿异。后人目为彚帖所瞇,於是有《黄庭》、《乐毅》展为方丈之谬说,此自唐以来牍署字遂无可观者也。 

  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澁而取势排宕。万豪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澁。分隶相通之故,原不关乎迹象,长史之观于担夫争道,东坡之喻以上水撑船,皆悟到此间也。 

  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倖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中实之妙,武德①以后,遂难言之。近人邓石如书,中截无不圆满遒丽,其次刘文清②中截近左处亦能洁净充足,此外则并未梦见在也。古今书诀俱未及此,惟思白有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之说,虽非道出真际,知识固自不同。其跋杜牧之《张好好诗》云“大有六朝风韵"者,盖亦赏其中截有丰实处在也。 

  北碑画势甚长,虽短如黍米,细如纤毫,而出入收放、俯仰向背、避就朝揖之法备具。起笔处顺入者无缺锋,逆入者无涨墨,每折必洁净,作点尤精深,足以雍容宽绰,无画不长。后人着意留笔,则驻锋折颖之处墨多外溢,未及备法而画已成;故举止匆遽,界恒苦促,画恒苦短,虽以平原雄杰,未免斯病。至于作势裹锋,敛墨入内,以求条鬯手足,则一画既不完善,数画更不变化,意恒伤浅,势恒伤薄,得此失彼,殆非自主。山谷谓征西③《出师颂》笔短意长,同此妙悟。然渠必见真迹,故有是契,若求之汇帖,即北宋枣本,不能传此神解,境无所触,识且不及,况云实证耶! 

  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 

  《十三跋》是伪物,子昻虽陋,未必至是。然今世盛行其说,受病最深处,无如“陈、隋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二语,五百年来,佳子弟多为所误。夫千人曰俊,君子正衣冠,尊瞻视,儼然可畏,所以为有俊气也。岂必龋笑慵粧,作失行妇人状哉!永叔曰:“书至梁、陈之际而工极。”余尝叹为知言。惜南朝禁立碑,墓志出土,惟《保母》一种,而原甎又亡。幸有《始兴王碑》,剥蚀之餘,尙可以证前说之谬妄。思白但於彚帖求六朝,故自言廿年学魏、晋无入处,及学宋人,乃得眞解。葢彚帖皆宋人所摹,固不如宋人自书之机神完足也。近人王澍,谓江南足拓,不如河北断碑,亦为有见地者。 

  唐人草法,推张长史、钱醉僧、杨少师三家。长史书源虞、陆,故醉僧以为洛下遇颜尙书,自言受笔於长史,闻斯八法,若有所得。世所传《肚痛》、《春草》《东明》、《秋寒》诸帖,皆非眞迹。惟《千文》残本二百餘字,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挫如泉流,上接永兴,下开鲁郡,是为草隶。醉僧所传大、小《千文》亦是伪物,惟《圣母》、《律公》,导源篆籀,浑雄鷙健,是为草篆。少师《韭花》、《起居法》,皆出仿写,至《大仙帖》,逆入平出,歩步崛强,有猿腾蠖屈之势,周、隋分书之一变,是为草分。其餘如《屏风》、《书谱》、《絶交》诸帖,虽俱托体山阴,止成藁行而已。 

  自唐迄明,书有门戸者廿人。爰为续评:永兴如白鹤翔云,人仰丹顶;河南如孔雀皈佛,花散金屛;王知敬如振鷺,集而有容;柳诚悬如关雎,挚而有别;薛少保如雏鵠,具千里之志;钟绍京如新鶯,矜百囀之声;率更如虎,饿而愈健;北海如熊,肥而更捷;平原如耕牛,稳实而利民用;会稽如战马,雄肆而解人意;景度如俵驘强韁,布武紧宻;范的如明驼舒歩,举止轩昻;玉局如丙吉问牛,能持大体;端明如子阳处蜀,徒节鑾舆;山谷如梁武写经,心仪利益;海岳如张汤执法,比用重轻;子昻如挟瑟燕姬,矜宠善狎;伯几如负暄野老,嘈襍不辞;京兆如戎人呀布,不知麻性;宗伯如龙女叅禪,欲证男果。 

  后附四则 

  “樅阳门”三大字,在安徽省城南门,字径二尺许,雍容揖让,是山阴家法。唯“门”字右直稍挺腹,不敢径指为右军书耳。赵州城内永兴所书“攀龙鳞附鳯翼”六大字,尺寸与“樅阳门”相当,比之则脚忙手乱,局促窘廹,不自頼矣。庚亮持江西节,右军为其从事,或庾自书,或使王书,时右军年少,书势或稍加作用,未可知也。然断非永师以下所能至矣。 

  《天监井栏》在茅山,可辨者尙有数十字,字势一同《瘗鹤铭》,其字同者,则笔法结法悉同,可证《鹤铭》为隐居书,而逋翁淸臣之说废已。 

  杭州龚定庵藏宋拓《八关斋》七十二字,一见疑为《鹤铭》,始知古人《鹤铭》极似颜书之说有故。 

  蓟州城内有太白书“观音之阁”四大字,字径七八尺,整暇有永兴风,唯笔势稍抛鬆耳。然较“逍遥楼”颜书,相去不可数计。 

  [评点]①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②刘文清:既刘墉,刘罗锅也。③征西:汉书家索靖。 

  清代初期,赵、董二家风靡书坛。北碑的盛行,一洗前人铅华,以雄强刚方的面目展示在人们面前。北碑点画丰满厚重,和崇尚帖学的书家们那种秀劲精巧的线条截然不同。这样就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线条的质量标准。于是包世臣发前人之未发,提出了笔画中截应丰实的新见解。这对于我们理解北碑的点画特征是很有帮助的。 

  作为碑学的重要理论家,包世臣还着重指出“北碑画势甚长”。这是北碑点画的又一重要特征。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他认为关键在“备法”.这种认识不仅对于写碑,就是对写帖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与金坛段鹤臺王立明经论书次东坡韵   

  昔吾语文笔於中必有我蜜成花不见持以论书可错综理相安避就形时椭常能伏纸骄始得见笔娜转换心如旋骏发势每颇摄水墨无溢开锋毫不裹锋毫辨微芒木墨分纎么嗜此二十年长者力先荷闻声震合弦譬巧知扣笴只今两少师传书苦不伙变法心何雄涉险气振惰俗学贪速成锦鞾被駑跛歩颜拥肥姬趋欧牵病騀若谓吾言非试与讯江左[花之精浮而为蜜其滓沉而为蜡蜡中亦无花迹乃为蜜成未成之先则採与酿大有事在错综十句言酿之事只今八句言採之事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精水为墨之髓锋能将副毫则水受摄副毫不里锋则墨受运而其要归於运指大指能揭管则锋自开名指能拒管则副毫自平锋开毫平而墨自不溢出笔外水行墨中书势无不遒润矣王侍中传右军之诀云万毫齐力予尝申之曰五指齐力葢指力有偏重则毫力必不能齐也頼柳诚悬杨景度两少师皆神明於指法故一变江左书势而江左书意反以传但知之者罕矣]

附旌徳姚配中仲虞和作

  书学缄秘多啟籥恃有我我气果浩然大小靡不可使转贯初终形体随偏椭如松对月闲如柳迎风娜[书之大局以气为主使转所以行气气得则形体随之无不如志古人之缄秘开矣]请言使转方按提平且颇注墨枯还荣展豪紏异里[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不按则血不融不提则筋不劲不平则肉不匀不颇则骨不骏圆则按提出以平颇是为绞转方则平颇出以按提是为翻转知绞翻则墨自不枯而豪自不褢矣此使转之眞詮古人之秘宻也]尢有空盘紆与草争眇么草原一脉承眞亦千钧荷[真草同原而异派眞用盘紆于虚其行也速无迹可寻草用盘紆于实其行也缓有象可覩唯锋俱一脉相承无问藏露力必通身俱到不论迅迟盘紆之用神草眞之机合矣]眞自变欧褚抽挈同发笴门戸较易寻授受转难伙[字有方圆本自分篆方者用翻圆者用绞方不能翻则滞而成疣圆不知绞则痺而为痿河南用绞多行以抽笔勃海用翻多行以挈笔抽用按提挈用平颇两家之所以分也欧褚合则宛然旧观矣]愧余玩索频徒戒临摹惰行之虽有时至焉每苦跛先路道恳勤遵途骋駊騀旨哉双楫篇后尘附诸左

相关文章 阅读

王铎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20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王铎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97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包世臣(1775-1855)
人气:189
栏目: 清朝书法家
包世臣(1775-1855)
盛熙明《法书考》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87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盛熙明《法书考》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法作品评论精选,书论原文及翻译
人气:180
栏目: 毛笔书法教程
书法作品评论精选,书论原文及翻译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6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人气:17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2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51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郑燮《行书论书轴》 纸本行书 104.4×54.5cm 上海博物馆藏
人气:140
栏目: 清朝传世书法
郑燮《行书论书轴》 纸本行书 104.4×54.5cm 上海博物馆藏
许慎书论《說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0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许慎书论《說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95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91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朱和羹《临池心解》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8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朱和羹《临池心解》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86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郑燮《行书论书诗轴》作品欣赏
人气:71
栏目: 清朝传世书法
郑燮《行书论书诗轴》作品欣赏
徐渭 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65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徐渭 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5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崔瑗书论《草书势》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52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崔瑗书论《草书势》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笔书法百科 推荐

朱和羹《临池心解》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88
朱和羹《临池心解》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朱和羹《临池心解》 一 学书须先明源流,次谙法度,次明传习
最适合书法创作的35篇诗词古文,值得收藏!
人气:68
最适合书法创作的35篇诗词古文,值得收藏!
0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熊孩子撕毁任伯年画作
人气:171
熊孩子撕毁任伯年画作
原定于5月28日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拍卖的一件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58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姜 夔 续书谱[节录]--------------------------------------------------------
如何用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米芾、颜真卿?
人气:155
如何用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米芾、颜真卿?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之美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
《上虞帖》曾被定为赝品扔垃圾桶的请假条,竟成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人气:114
《上虞帖》曾被定为赝品扔垃圾桶的请假条,竟成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上海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内容没什么稀奇,是一张肚子疼的
《梦华录》片头错字,可以看出导演们普遍缺书法顾问
人气:81
《梦华录》片头错字,可以看出导演们普遍缺书法顾问
近日,热播剧《梦华录》霸榜热搜,目前豆瓣上46万人评出8.6的
《龙门二十品》原石与古阳洞内外景
人气:189
《龙门二十品》原石与古阳洞内外景
《龙门二十品》 是从河南洛阳市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像题记中
郑板桥的字到底好不好?看看启功怎么说!
人气:168
郑板桥的字到底好不好?看看启功怎么说!
平心而论,板桥的中年精楷,笔力坚卓,章法联贯,在毫不吃力
赵孟頫点评:宋十一家书法
人气:79
赵孟頫点评:宋十一家书法
看赵孟頫如何点评 宋十一家的书法 赵孟頫为元代书坛的领袖,
曾巩《局事帖》书法艺术赏析
人气:154
曾巩《局事帖》书法艺术赏析
曾经在2009年刷新当时中国书法作品拍卖纪录的曾巩《局事帖》以
盛熙明《法书考》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87
盛熙明《法书考》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盛熙明/法书考 虞集序 伏羲始画八卦而文字兴焉,六书之象形,
20种职业可以使人长寿,书法家名列榜首!
人气:151
20种职业可以使人长寿,书法家名列榜首!
中国书画可以养生,书画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
叫板白石沫若,藏品冠绝全国
人气:140
叫板白石沫若,藏品冠绝全国
那个年代封闭,人们的见识太少。互联网后,当我们看过了八大
板桥的书生意气
人气:158
板桥的书生意气
书生意气 板桥说,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
人气:157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
北京永乐2021春拍举锤 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 伊秉绶四字斋号 昨叶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2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四卷,明 董其昌 著,清乾隆三十三年
崔瑗书论《草书势》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52
崔瑗书论《草书势》原文及翻译赏析
崔瑗草书势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91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费瀛/大书长语 ○正心 杨子云以书为心画,柳诚悬谓心正则笔正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95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欧阳询/八诀 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