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毛笔书法>毛笔书法百科>

赵宧光《寒山帚谈》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来源:网络  作者:赵宧光  时间:2022-08-22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赵宧光《寒山帚谈》

书法略小引(因帚谈中时或泛及成案,为评议故,并录此引于首简。)

书法者,小艺道路也。此道不明,视南成北。古今名家不惜笔舌,亦云勤矣,惜乎盲儿非但不知他人好丑,亦复不识自己妍媸。先哲立言,付之乌有,皆翰墨耻也。书法多跂,各有妙用,惜不淳耳。如东观、墨池、钩玄、佩觿、书苑、书谱、指南、□录之类,不下数十家,一皆杂附浮浅不急之务,未必专论字法。今取其运笔结构之要,录为书法略一卷,或古人未发,则有寒山帚谈如左。

帚谈小引

帚谈者,补书法未竟也。古有以白垩帚作字,一时兴到,遂得佳书。及以善豪楮墨更作,翻去之远矣。故知兴到作书,乃逑书第一义。能事不迫,与知者道。弊帚何爱焉,因作帚谈,以表其事。古今成言故烦,然详略失所者不乏,补所未发,续貂毋避焉。

权舆一

帚谈有权舆,有了义。权舆不嫌其浅易,贵直而简;了义不嫌其深克,贵婉而玄。

文字古法,子母相生,集多成体,不必构合而各自成像,故分合皆宜。其法不传,要非中古可及。世降而为篆,曰大,曰小,曰缪。从一法生,负抱俯仰,构结不离,犹之地天否泰,阴阳混合,算可分坼。其法若存若亡,亦非后世可及。再变而为徒隶,纵逸为体,波折为用,体用相乖,跳踯飞动,以过为德,而书道衰矣。其法揣摸成体,或得或失。三变而为真书,偏侧为体,挑剔为用,本来形义,荡然乌有,书道绝矣。其法恣为妍媚,举世自好,古今皆是也。四变而为稿草书,就势为体,放逸为用,取影忘真,时露相氐,除是恶俗野狐,名家者流未必无合。道在宇宙,无往不复。书家习一忘多,则大昧小是,未握其机耳。

书法每云:学书先学篆隶,而后真草。又云:作字须略知篆势,能使落笔不庸。是故文字从轨矩准绳中来,不期古而古;不从此来,不期俗而俗。书法所称蜂腰鹤膝、头重末轻、左低右昂、中高两下者,皆俗态也,一皆篆法所不容。由篆造真,此态自远。

古篆为真草相氐,真草为古篆生机。飞白、分隶,传驿而定耳。作小楷先学署书。得署书,小楷传驿而定耳。○象形古文,方圆不移。大小二篆,惟圆用事。八分以圆法行方,真楷以方法行圆。行简法楷,章草法分,稿书法古,二篆则自相为法,署书、摹印,略窃其绪馀。字以格力为主。作古文形事诸书,以顽而能锐、锐而还朴为格力。作大小籀篆诸书,以圆而能方、方不露圭角为格力。作分隶、飞白,以锋杪取波、借波成折为格力。作徒隶、真楷,以小字如大、大字如小为格力。作行书、稿草,以主客分明、引带不杂为格力。体法互用,取近斯显,不得不分属以著其说耳,泥则穷矣。

时尚徒隶,谓之真书,真书行而百家废矣。书法欲粗识篆体,岂惟篆乎?即各体无不相关。借势低昂,全合草法;波折向背,全合隶法;大小随宜,全合钟鼎;行次贯珠,全合周秦;收锋则垂露,纵笔则悬针;拂借柳叶,捺仿倒薤;一法不具,不称大家。

真书波折飞转,出于分隶、飞白,行止收纵,出于垂露悬针;戈拂挑剔,出于柳叶倒薤;至于附体构结,则十九不用矣。若辵之在闼,之在,之在寺,韦之在围,或之在国,必须就简结束。若仍用独体之法,便不是书。俗眼似媚,难逃识者。一于真字无情,一于草字无性,一于篆乏流盼,一于隶失根据。篆、隶之于真、草亦然。字之横直波折必有来历,书家漫然写去,未始不快,虽然,终是糊人耳目。因形得篆,因篆得隶,因隶得真、行、稿、草,便是顶门上针,无所不达。且易为力,力简功多,算此为便,不知者反视为难,正是不得其道,无门可入。求是门者,不必求人。何代法书书法不洞开无隐乎?人自不求就此周行耳。

真书不师篆、古,行草不师章、分,如人食粟衣丝,而不知蚕茧禾苗所出也。晋唐名帖,每有奇钩怪引、转盼非常之文,未始不疑其阙误。及观古迹,宛然恍遇,回视前日,都成梦幻。

书法止言真书须粗知篆体,余则以为岂惟真之取篆,即篆、隶不得真、草不成名家。常谓一法不通,儒者所耻,若一体不通,亦书家所耻也。篆无隶法,不得飞动;无草法,不得古雅;无斯法,不得严肃。一篆如此,展转可推。但篆之集美,可以言粗,若诸体法篆,粗则浮浅。蒙庄言: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时俗之书常逢颠踬者,正以不知篆法,即知亦或粗耳。

学法书,必不可先学下品轨辙。古人云:法上仅中。浅言之也。至其实际,要知中由上出,下由中来。不师其师而师其徒,谬审矣,愚极矣。故凡学大篆必籀鼓,小篆必斯碑,古隶必锺太尉,行草必王右军,徒隶必欧、虞诸公之书。从此参求古今名迹而后可。真楷不取锺、王者,小字无佳帖,从唐求晋,不得已耳,非画于唐也。不得佳帖而漫然好古,取其败处临摹,徒资识者一粲。不从上来学者,竟不自知。

篆法常谈铁画银钩。画易解,钩难明。唐、宋而下骨力柔弱者,此语蔽之也。篆之宛转处宜匀者勿论矣,其不必匀者,会须迭荡顿挫,始有笔意。近见镌工改而相配,便不成观。此意与行草过脉处着意于笔锋之说相类,然似是而非。篆笔主到,行草不必到,篆是实体,草是意兴,故不侔也。

阳冰、伯琦,各自名家,惜其骨俗,时限之也。阳冰可取处少而去古近,伯琦可取处多而去古远。近顾取少者,珠玉在侧也;远顾取多者,时媚继出也。故曰时限之也。何谓近?曰圆;何谓远?曰方。篆法圆不法方,以定二公优劣。或谓三代遗文,世多有之,未始以圆为法。是不然。论篆不论三代,三代何书乎?古文非一法可定,篆则中古一法而已。今之俗人,去真、草、隶书而外通混称篆,此为可笑耳。请别名号,而后可与言实体。不然梦中说梦,何时醒乎!

隶书以锺元常为法,尽阅汉碑,博采唐隶,游戏章草以及国朝名家。国朝隶书,直接汉法,未可轻也。

徒隶书,挑剔波折,故不可废。然但作带笔引锋,不可倚为结构作用。世俗不知,致力于此,便不是书。名家作字,挑剔波折,有无一致。俗书则不然,去此便觉欠一肢者,然是即奴书也。世传高祖皇帝憎国学门题额右赘挑剔,而罪中书郎,以为塞我贤路,命左右去之。即未必果然,然正合书法之妙,天纵大圣,言为师范,俗人不知已矣。以书名世者,代不乏人,都未及此,何耶?

真书挑剔,多不如少,少不如无。至若内有字则外必省,如门口之类,下有字则上必省,如木水之类。即使带笔,只宜行草。真书务于洁净精微,省一笔,一笔功,省一曲,一曲功。晋人斜拂,上存古意,下启唐、宋而下俗骨。智者见之益其智,愚者见之增其愚。好而知恶,斯为善学。

真书虽各有所取,总之一门。古今推锺、王二家,二家无佳帖,须阅后世趣步二家者,以求二家阃奥而后可。虞得其正锋,欧得其结构,智永得其圆而体俗,孟頫得其活而骨柔,仲温学而未成,伯机成而未至,一皆病多于药,勿中其毒。

徒隶独推锺、王,须知二人不可及处。元常骨力去古未远,所以不失根原;逸少韵度会逢其时,所以得其遒迈。

仿真楷书,必遵虞、欧方为正法。论粗迹,虞得一笔法,欧得一字法。语其妙,则虞结在肺腑,欧结在肢节,大不侔也。虞专内略外,欧事外失内,故俗眼左虞右欧,正自不然。

今之徒隶书,不特抑左扬右,诸偏侧为不典,即上下半体,名家法书中十九上半居左,下半偏右,以为奇逸。前字如此,后字改辙,以为多能。单书必作波折,众画必相变更,以为奇妙。一画两端,粗细异态,一点首尾,转折逞妍,本来字义蔑如也。如此作字,可谓不真不正,而乃通称之为真书、正书,加之美名谓之端楷,义将何出!惟徒隶之名为适宜。法由分隶习成,且以便俗。

虞世南妙在正锋而结构未妥,欧阳询妙在结构而锋锷多侧。欧出于虞,故得其貌如青蓝,失其体髓同苍素。至小欧书,滥觞乃公者也。书法云:不曰画而曰勒者,策起画终,勒有力量也。余谓此言尚未及指出要领。凡执笔在手,十九不能全直。斜倚于右,坦向于后者,皆是后人习俗之短。不策而画,锋必向前,不能全正。策者,为正锋也,为藏锋也,所谓如锥画沙,如屋漏痕是也。此因病投药,不可谓正法。李北海、米襄阳诸人,用笔求正,是以画必担子,竖必挺胸,此又因药成病,贤者之过也。好而知恶,恶而知美,三人我师。

作字先后笔。余有楷法贯珠,详于长笺百七十六卷。偶见唐、宋诸帖中作变字,因更及之。凡名家书,分体合体,各是成形,是以善书者十九可离可合,其不可合者乃破体格也。变字从言从丝,正法也,上画覆丝,则破体也。正法中起言完而及丝无论矣,破体亦言完及丝,人不知也。凡三结字,必中完及傍,如亦兴等字之类。变字则先点画,次二,次口,次左糸,次右糸,攴仍为殿。正破虽殊,先后不异。若误以为作言而先伸其上,以俟两糸补之者,书法不然也。浅生常谈,用则不误,问则不知。余则以为谓之不知,势必有误,其不误者,偶中耳,非所愿闻也。于不误中辨其有误,期在明此法,不在明此字。法明则字必明,以一字明多字,一法明多法可也。否则不特不知变字先后之叙,亦复不知言字离合失所之差。一字浑则多字浑,一法浑则多法浑矣。

欲作署书,先想一字体裁得所,以至多字体裁得所,然后拈笔。落中笔时,即作全体想。落左笔,意在右;落右笔,意在左。上下同之。署书须覃思乃佳,故杂念不得。泛写数十额中,未免有神遇,然未可以为常也。求书者未解乎此,枉费纸墨,点污轩居,人自取之,于我何有哉。鲜于太常云:仅免违命之责云尔。未必谦退,乃实语者。

署额配合,同结者无论矣,异结者须于格外致思,别出一调,方能如法。此未可以言语尽,须数四比量,此特聊及其糟粕。

小楷不愧大字,大字不愧署额,始可与言书法。行、草不离真、楷,真、楷不离篆籀,始可与言书学。画不可作点,点可以作画,故曰小楷不愧大字,大字不愧署额。宜挑剔处可以省,无挑剔处不可赘,故曰行、草不离真、楷,真、楷不离篆籀。

文字原流久矣。名家作法颇多,集美故是书家能事。若未有所得,驰向多门,徒滋识者讪诮,不成书也。会须甄别,认定趣向,寓目皆师,所谓多多益善,非狂走者同年而语也。若浑浑从事,东看则西,南观成北,不成文矣。俗人之言,不过曰真、草、篆、隶,自谓尽于此矣。此大可笑。真书中一曰正书,如欧、虞、颜以及后世姜、蒋、二沈之类。一曰楷书,如右军黄庭、乐毅论、东方赞之类。一曰蝇头书,如麻姑坛、文氏文赋之类。一曰署书,如苍龙白虎之类,此法不传而流落后世,带草则徐武功得之,方正则官家中秘郎得之,然俗不堪齿矣。一曰行楷,如季直表、丙舍帖、曹娥碑、兰亭帖之类。已上五种,世俗通谓之真书,天地悬绝。

草书中亦曰行楷,如二王诸帖之稍真者十当八九,僧怀仁等所集圣教、兴福、孔庙碑之类,唐人所称入院体者是也。一曰行草,如二王帖中稍纵体,孙过庭书谱之类皆是也。一曰章草,如章帝辰宿列张帖,索靖出师表,二王帖中章草法帖皆是也。一曰稿草书,或真或行或草,大小疏密随宜,如颜平原坐位、祭侄二帖是也。一曰狂草,如张芝、张旭、怀素诸帖是也。已上五种,通称草书,亦有分矣。

隶书中一曰飞白,篆法将变,正侧杂出,燥润相宣,故曰飞曰白。后世失传,飞而不白者似隶,白而不飞者似篆,皆飞白之流别也。一曰分隶,隶法初成,十一蹈篆,但用笔背分与篆分途矣。一曰汉隶,如锺元常诸帖之类,此隶书之最也。一曰唐隶,视汉似古而体稍不雅,然法度实备,取裁可也。一曰徒隶,六朝诸碑文多作此字,绝似童子初执笔不成文者,然有古色,披沙拣金,往往见宝,不可尽废。近代隶书,颇谓淳雅,然皆倚真书为骨,而遥想汉法为之,虽无徒隶之短,然并近于真书,亦其流也。以上五种,通谓之隶,意亦混混。

古人兴到作飞白书,是以白而不飞者有之,飞而不白者有之。书法云:飞白不传者,谓不必传可,必不传不可。韦氏、萧氏有解于此,惜各守其偏耳。虽然,二子可言者,非若求之骊黄而内之。徒将字字求飞,画画求白,浑身是假,古意荡然,此正飞白不传矣。

作飞白书当有馀地,无馀墨;当有馀情,无馀形。

篆书之名尤为浑乱。自周太史籀始立篆名,秦相效作,谓之小篆。因秦书通行,遂但以籀称大篆,亦已赘矣,何乃无古无今,概呼作篆?可怪也已。籀而前,但可以时代名,如古文、夏书、商书之类。籀而后,概呼作篆可也。何也?籀斯为后人趋步指归,莫能出其围范,即不得编讨古昔,聊识其可摹者如左。一曰古文,始于象形,迄于夏商,代非一人,人非一体,但可作文字,未可合篇章也。二曰雕戈文,雕虫篆刻,尚文之作,多不可解,亦难以下笔,汉章或稍一见之,亦未甚一律也。一曰籀篆,诅楚文、钟鼎识及啸堂录以至杨氏书统所载,及古篆诸韵,取其合于许氏所取作籀书者采焉。一曰大篆,石鼓文是也。一曰小篆,绎山、会稽诸碑是也。从此流传,变而弱者,一曰缪篆,唐、宋、元诸人如李阳冰、僧梦英,以至我明程南云、李东阳、文氏父子诸人是也。变而强者,一曰玉箸篆,如胜国周伯琦之类是也。任笔成文者,一曰飞白,篆貌隶骨,杂用古今之法。勉作草篆,为器所使,自我作之,不得不然也。一曰刻符,秦汉红文印章用之。其前此任字略章者,玺书诸文皆是也。一曰摹印,汉白文印用之。后此章不摄字者,六代而下皆是也。以上十种,世俗通呼作篆,失之远矣。因俗解释,聊采二十五种,有心此道,取为法式,思过半矣。

学楷须先学图字,大口小口,广袤随宜,竖得是,画得是,转得是,折得是,方合楷字。如以一点当小竖,一捺当小画,又以一钩一镝当转折者,皆市井小儿记账体也,何以谓之楷乎?楷者,端正之称。其原虽出于徒隶,至小楷则又从粗入细,返俗还雅,故命之嘉名。法具名中,可以想见。

行书之带笔,乃其过脉处,锋势与本文必有节奏,其字始有骨力。若其浑去不分者,狂草则可,不然败笔也。名家作家,但宁念本文,其锋势引带无意得之。不知者先已宁意引带,何暇分出本文?是以浑浑失之远矣。即有意分出,意又杂乱,临仿法书,至有引带诸字,直临本文,勿临带笔,本文成熟,带笔自随,随正文出,自然节奏。此临仿要诀,不可不知。

学行草,须审古人引势来历,方得不谬。若但依曲效直,不问创法所自,势必以讹传讹,一字字画成花押,数传之后,不知笔画为何物。求来历如何,不得于真,求之篆隶,篆隶又异,多从章草,章草则杂用古文奇字,如之类,因古今通行,不知其怪耳。否则佳隹不分,左右一致,其可乎?能解乎此,方能理会粗识篆义之语。

晋人行草不多引锋,前引则后必断,前断则后可引,一字数断者有之。后世狂草,浑身缠以丝索,或连篇数字不绝者,谓之精练可耳,不成雅道也。淳化帖第六卷首行蹈此失,其伪可知。至若悬针,用之绝少。后世妄书一篇数见者,不特非法,望之可憎。

行草书中,引笔作实而重,用者偶然失所,可也,若本体作引而轻拂者,漫兴败笔矣,未可也。果能意到,必无此失。世之皮相者,去彼取此,此何以故?后失近乎轻清,前失入于重浊。重浊乃书中大病,如是取裁,未为非是。但须甄别功过,方为赏识。

草书须刚柔相济乃得佳。直则刚,曲则柔;折则刚,转则柔;轻重捺笔则刚,首尾匀裹则柔。曲直转折易见,轻重首尾难知。主客分明,心手听令矣。字形实体,主也;顾瞻引带,客也。客过重,可;主过轻,不可。

怀素自叙妙在骨力,是以人不可到。若但取狂荡,真野狐矣。

学章草书多入粗俗险怪诸恶道,然草书之所必由也。作草祖章,便无苦气。挑剔最忌苦气。稍用章法,此病自远。

书体流传,法非一代,代非一人。然徒拥其名而不见其形者众也。所可遵者,常取十体,欲著其妙,疏之下方。 (详于母原,刻在长笺第九十六卷,因欲废彼,重录于此,似为重出。)

一曰古文。本来之形,非古非今,不必始于何代。象其形似,交错成文。世用者虽今亦存,不用者虽古亦略。旁搜奇形异状,必有所据,始可下笔。或金石模糊,传写舛谬,乃得以意正之,虽未成书,而篆从此出。各体具在,不加强合,随小大,任方圆,匠意为之。后人取其一文,定为法度,矫众文而协同之,始有篇章结构。此文字之本原,不可废也。

二曰古篆。三代之书,见于金石铭识,不能多有所考。虚象因篆而成形,实象因篆而废形。篆者,传也,传物理以至无穷也。前此未始有篆,其名其义,至是始立。然体裁异同,竹帛兴革,无法不具,世或求钟鼎于一律,则知大谬。有附义而成文者,有舍义而成文者。夏、商延于象形,周末渐于大篆。今所取者,谓之古篆,若雕戈文之类。虽不尽出于圣人之手,想当文晟之时,赏鉴家有谓蚊脚鹄头,定为夏书是矣。轨度典丽,即未必古始,断非后及。籀斯由来,结构由立,惜不多见,有遗恨焉。采其散见彝器者录之,聊备古法云耳。

三曰大篆。石鼓十章,相传史籀作宣王猎碣,或谓秦穆公时文,虽无定据,必非秦下可及,即词藻亦岂后世可攻。汉无篆,则又去之更远,过此则益不能窥其门户,其周季书无疑。累代播迁,剥蚀殆半,后大为宝重。世主有以金填其文者,胡人剔金弃石,或遭杵臼之厄,或经修斫之异。剥落之馀,犹有不易者,在信体结构,自成篇章,小大正欹,不律而合。至若钩引纷披,作轻云卷舒,依倚磊落,如危岩乍阙。文施也异。用无定方,立有成法,圆不致规,方不致矩。可摸者仅三百馀言,赖前人释文能补其缺,遂为书家指归。

四曰小篆。秦斯为古今宗匠。一点一画,矩度不苟,聿遒聿转,冠冕浑成;藏妍婧于朴茂,寄权巧于端庄;乍密乍疏,或隐或显;负抱向背,俯仰乘承,任其所之,莫不中律。大篆敦而圆,骨而逸,小篆柔而方,刚而和,筋骨而藏端楷。籀则简缩,斯乃舒盈,书法至此,无以加矣。唐李阳冰得大篆之圆而弱于骨,得小篆之柔而缓于筋。后世莫不由此而出,各就偏长,别立门户。及野火煨烬之后,泰山、绎碑可拓者二十馀言,世有徐铉摹本,而先秦之文仅存百一矣,反为所掩也。

五曰缪篆。阳冰独步,缙云庙碑可为概代冠冕,若谦卦强作,遂入恶道。其自许云:李斯之后,直至老夫,因五百年是执绝响。汉人独印章擅美,而篆书无闻。杂王杂霸,刀笔如之。古篆隶真,一皆采摘,填满为式,是其用心。昔人刻符填篆用于婚媾契书,以革盗伪,非淳古之作也。

六曰奇篆。采择杂体,就简避烦,趋逸去拙,其本来之形,与夫累代之制,皆不泥也。格借玉箸,体间碧落,情杂钟鼎,势分八分;点画以大篆为宗,波折以真草托迹,规矩绳墨,终束于斯。昔之文字,因脚引垂,今此奇篆,因垂引脚,书法之变,此大谬也。所尚者,简洁飞动,妍态取容,举世尚奇,去彼取此。从兹而降,好古之士锐其垂而为悬针,注其垂而为垂露,纵其垂而为柳叶,收其垂而为倒薤,顿而为科斗,折而为蜩虫,蹲墨为芝英,枯笔为飞白,龙蛇云鸟,转宿偃波,此其滥觞也。而莫知其所由师,昔存其名迹则莫考,效颦臆说,书法外道,翰墨之厄。

七曰分隶。八分、散隶,合而为之也。篆籀相向成文,分隶背戾各分。其势波折左右,其形结屈钩连。篆势有转无折,隶笔有折无转,分则兼之。杜甫联称八分、小篆,故知八分犹杂篆体。后世因是以小篆为八分,曲说有以为损大篆十分之二为小篆者。今按小篆茂密,而大篆简易,其谬不辨而明。今隶宗匠锺元常,八分之省便。而真书之效古者,古隶出于篆,今隶依乎真。汉孔安国以隶写籀,谓之隶古。唐明皇不喜古文,凡不合开元文字,谓之野书,于是后人罕睹前人之迹。一变曰徒隶,再变曰草隶,人自为之,无论也。上不足考古,下不合时王,聊合为一说。分不骇族,隶不蹈时,以续古今脉络可耳。然今之真书多有取是改作者。草、分隶之波折,真书变而为曲直,若分隶之起伏,真书变而为撇拂。郑樵谓篆通隶僻,篆巧隶拙,真书则犹其流之逾深也。

八曰真书。近代时书,而国朝之所通行。古文邈远,小学不兴。无学者蹈俗忘本,稍通者束义背时。古今意义恒同,蹊径每异。譬之三代文不得与秦汉合,汉魏诗不得与近体合。佛、老、庄、骚,饾饤入公车掌故家语,徒为知者喷饭。今拟古词,肖而不夺;此学彼行,似而莫移。时王之制,何得己见妄为变更?若用古体作今书,不堪眩世,徒足自惑,不特义不可行,而势亦难达也。但俗书之最谬者,与夫世俗之固加偏傍者,所当正耳。一以正俗,一以革古,而悉协于时中,真书是也。

九曰草书。起于削国,天下有事,急就为之。或起草他简,然后正书,皆不暇致详而作。汉人遂以名家,杜度、锺、张飞扬俊逸,其圆转得于篆籀,波折得于分隶,简而有合,不大相离。上古结绳而治,刻契而与,丶识而别,剖竹而官,粗迹之于文故无足重,奚以草之去古为异乎?故文以达词,词以达志,草书虽去古而可达古文。且有真未必合,草未必离,如隹佳等字,古、草皆合,真书有愧矣。草鹿首岐,草山虚下。夜前垂乍,草正真讹。乃至臼旧秊(年)驱(駈)窻(窓)称(秤)乐(乐)两(刃)尽(尽),翻草书以成俗体,无以下笔,岂草之罪乎!

篆书一笔不得杜撰,而字字皆可变化。徒隶俗体杂陈,而一笔不可转移。何也?古者万国,人自为法,变是其本分耳。至于后世,作者不兴,同文有禁,所谓依样胡卢者非邪,此亦人之大不幸矣。


格调二


夫物有格调,文章以体制为格,音响为调;文字以体法为格,锋势为调。格不古则时俗,调不韵则犷野。故籀鼓、斯碑,鼎彝铭识,若锺之隶,索之章,张之草,王之行,虞、欧之真楷,皆上格也。若藏锋运肘,波折顾盼,画之平,竖之正,点之活,钩之和,撇拂之相生,挑剔之相顾,皆逸调也。

作字三法:一用笔,二结构,三知趋向。用笔欲其有起止,无圭角,结构欲其有节奏,无斧凿,趋向欲其有规矩,无固执。

能结构不能用笔,犹得成体。若但知用笔,不知结构,全不成形矣。俗人取笔不取结构,盲相师也。用笔取虞,结构取欧,虞先欧后。结构易更,用笔难革,此笔一误,废尽心力。

学用笔法,能作一画;学结构法,能作二画三画,已上可类推也。不然,千万画无一画之几乎道,千万字无一字之几乎道。始而卤莽作字,稍闻此道,则见笔笔倔强,不知字字畸邪不合,才觉甚难,始是进德。未难即易,不足与言。

凡用笔如聚材,结构如堂构。用笔如树,结构如林。用笔为体,结构为用。用笔如貌,结构如容。用笔为情,结构为性。用笔如皮肤,结构如筋骨。用笔如四肢百骸,结构如全体形貌。用笔如三十二相,结构如八十随好。用笔如饮食,结构如衣裳。用笔如善书,结构如能文。

用笔、结构二法,取大字帖指示,以显小字帖之阃奥,取真迹帖以临墨本帖之悬殊,取古善刻参按,以辨翻摹之脱失,取学人自书,逐字逐笔褒弹得失,以便趋避轨范。如是教诲,未有不于俄顷间爽然自失,转暗为明,转无为有,转妄为真,转愚为慧者矣。若教工刻字,亦须此法。

近代时俗书,独事运笔取妍媚,不知结构为何物。总猎时名,识者不取。正如画像者但描颜面,身相容态则他人也;画花者但描须瓣,枝干扶疏则异木也,尚可称能画乎!

字体有从中及傍者,如兴水字之类;有从傍及中者,如中国之类。从中,须着念全体,然后下笔;从傍,则转移其念,凡作左,着念在右,凡作右,着念在左。凡作点缀收锋,又着念全体。此上乘也。若着念在阙漏处,此下乘也。任意完结者,不成书矣。

字全在流行照顾,勿得失粘。有去无来谓之截,有来无去谓之赘。截之失生,赘之失俗。生可熟,俗不可医。○正锋不难于横画,而难于竖画;不难于右拂,而难于左撇;不难于点画,而难于转折。试观佣书小吏,偃笔侧头,即使作前所易,直易从耳;设令求前所难,一笔不成文也。以此法考欧率更,则知全是侧锋,其横画之正者,乃偶合耳。或以为正侧兼用,观者忽之。

凡正侧锋,横正竖侧,已非佳书。近代此道茫昧,横竖皆侧,依然作大名士。世无人耳,悲夫!毋论字画恶劣,即作书时横侧竖侧,必其手腕笔札一皆臬兀不安,而后得成此字乎!习而弗察,亦劳止矣。一日有知,愧恨何已。

点画不得着粗气,运转不得着俗气,挑剔不得有苦气,顾盼不得有稚气,引带不得有杂气。永、苏诸人不能无俗,米、黄诸人不能无粗,不妨各自名家,但苦稚杂乱,不足道也。

字必取筋骨。自诅楚而下无筋,自石鼓而下无骨,独秦斯能藏筋骨于皮相间。过此而往,此道传于徒隶中。唐阳冰自谓直至老夫,今日而在,必生愧怍。字法故多,不出用笔、结构、体裁、顾盼,四者之外,无他能也。至若筋骨在学力功夫,逸锋在意兴去就。唐人尚功,晋人任逸,自此而往,不可求其端倪矣。何谓用笔?正锋起伏,下笔有意是也。何谓结构?疏密得宜,联络排偶是也。何谓体裁?格制裁益,不拘绳墨是也。何谓顾盼?左右上下,往来有情是也。何谓筋骨?强弱得所,和而不乖是也。何谓逸锋?乌衣子弟,翩翩爽爽,到处有致是也。字有四法,曰骨,曰脉,曰格,曰调。方圆肥瘦,我自能主,谓之骨;缓急从意,流转不穷,谓之脉;取法乎上,不蹈时俗,谓之格;情游物外,不囿法中,谓之调。字有四病,曰拘,曰稚,曰俗,曰野。为法所系谓之拘,为笔所使谓之稚,为墨所使谓之俗,为手所使谓之野。

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笔圆而用方,谓之遒;体方而用圆,谓之逸。逸近于媚,遒近于疏。媚则俗,疏则野。惟媚与疏,即未入恶道,亦野俗之滥觞乎!预防其流毒,斯不为魔中。

书法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正有不必拘者,如欧氏作飞字四点如一,作灵字八点无差。以至结构对偶,画画未尝改易,而亦未始不善。若虞氏作书字,则上二画下三画俱平,中三画抑左扬右,便符前法,此有得于王氏。作三字则二画相从,下画别出;作佳字其左圭上如士,下如重点。或上画先作,中二联绵,此下画仰承之法也。故知各有所取,无往不善。除是无学,不可与言虞、欧师徒也,故比量说之。○真、草虽并有挑踢,大半从飞白得之,或引带过脉,无一笔虚设。虚设可已,可已不已,已非高格。至若世俗稚笔,全然借挑踢以补其阙漏,即不能除,谓之救药可耳。若惟此是务,未是书也。笔发于上,意先在下;字起于左,心先在右。假如真书草头作萑,草敛其足,穴头作邃,遂束其首;篆书水傍作满,水让右,水傍作江,水浸右工,心意不先,何以措置?故曰:胸中具个完字。难者曰:江满并出,将异结乎?通篇章法,古今不然也。曰:此中最难。须全然锻炼一翻,自有个生息。苟不诸体备具,涵漾于胸中者,未可轻议也。庄周云: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其间必有游刃之地,满志藏刀,故曰得意。

结构名义,不可不分。负抱联络者,结也;疏谧纵衡者,构也。学书从用笔来,先得结法;从措意来,先得构法。构为筋骨,结为节奏。有结无构,字则不立;有构无结,字则不圆。结构兼至,近之矣。尚无腴也,故济以运笔。运笔晋人为最,晋必王,王必羲,义别详之。

运笔者,一画中之结构也。低昂巨细是其构,起伏显谧是其结。书家不学而熟之者,亦能结。学而未熟者,但能构。构为意念,结为情性。有结无构则习俗,有构无结则粗疏。粗俗都捐,近之矣,然无韵也,会须师古。师古晋人为最,羲之故善,又须去其似是而非者,黄、米诸家辨之详矣。

字之左右相对体,或打围字,下左笔时可纵情落墨,下右笔时则毫不得纵,全要顾左。凡舒敛曲直,圆锐肥瘠,一一照应,始无后悔。否则败矣。

笔锋引带,如词章中过文。虽然,似是而非也。笔锋乃无中生有,本是虚器;过文全篇脉络,去此离矣,是则实语者。

用笔品藻,古人亦云详矣,但多昧于结构、破体二法。晋人结构囿于情,唐人结构囿于法。以法显情,其义斯显。情为法缚,皆桎梏也,勿论可矣。破体有篆破真不破,有真破篆不破,有篆真俱破,有可破不可破,有有义之破,有无义之破。不必破者,勿论可也。世谬以笔法为结构,或呼野狐怪俗之书为破体者,皆不知书法名义者也。名义尚昧,书道何有哉!因取同部结构有异者,著之于篇。若风衣人心水草火手木肉页黑十二部字,并左右上下内外俯仰,真篆全省,正破古俗。因势取裁,其法不定。不定为法,翻合书法。

字须结束,不可涣散;须自然,不可勉然。各自成像而结束者,自然也;曲直避让而结束者,勉然也。若夫交错纷拿而结束者,妖邪野狐,无足道也。

法书在在成形,全有全结,半有半结,偶有偶结,独有独结。大令不逮乃公,是以求妍于成字之后,识者弹之。虽然,要知大令受病何处,多中于破体一门耳。作破体时,全以诸体会成一局,方可下笔,若随意绷补,却不是书。

正体法略不相涉,破体则相为依倚。若似破不破,又非正体。犹之堪舆家言,欲过不过,大凶宅相。

一字诸画,当粘者勿断,当断者勿粘。当断而粘则固,当粘而断则离。逐字推敲,其意自出。当断竟断,如欧、颜诸家作正书乃及等字,上钩作一笔,下钩别起是也。当粘竟粘,如作光先等字,下撇之首直从上画之末拂出是也。若疑惑不决,全无主意,便不是书。

置于竹帛谓之书,书成而后行款具,行整而后结构章法森然不紊矣。前此不然也。一字结构谓之字法,前言议之详矣。通篇结构谓之章法,譬之白曰二字为行列,则白首出之局外;田甲二字为行列,则甲垂出之局外;主甲二字为行列,则首足皆出。摹印阔边,特设此格是也。即摹印家多不解此,况书家乎!

书法昧在结构。独体结构难在疏,合体结构难在密。疏欲不见其单弱,密欲不见其杂乱。姑置疏法,先言其密。众文合字,文自成形,字自成像,小聚大聚,少聚多聚,各得其所。难其聚者,用破体法,如随游悠岁冥众左右之类。至若特为改作者,势不得不然也,如水人手,岂能上下四傍不变形体乎?但不必变者而固欲从俗,此可憎耳。

方结者从其方,不可方者垂其脚,如十中廾之类。左右适均者从其峙,不可峙者上下出,如节斯亏群之类。上下适均者勿避其整,苟可避者,以一画担之,如台耋之类。

三合并列者,一为傍,二为合,如识谢抑涤之类。左右同体者,中立而附耳,如斑雠嚻之类。

字之结构,绝似词家之对偶。有可以正对,有可以借对,有可以影射对,有可以走马对。泥于形似,则质而不文;专于影射,则巫而不重。近体似真书,古词似篆籀。于篆之中,近体似小篆,古词似大篆。近体拟合而时或不合,古词拟散而时或不散。近体合以形,古词合以意。

偏傍势变,岂惟徒隶,篆亦有法。由古至今,法如是,故风部门部所领诸字详于他简,此不更赘。是以字之结构无处不有,姑举其多者为法。如篆之门部,楷之风部,一皆随在变体;若拘于一律,是则不知书者。别详字法剺合攵,长卷一百七十六卷。文多不具录。

作大字如小字,书法恒言之矣。作小字如大字,古今未之及也。作大如小谓用笔,作小如大谓结构。用笔有不学而能者矣,亦有困学而不能者矣。至若结构,不学必不能,学必能之。能解乎此,未有不知书者。不解乎此,未有可与言书者。字之结构,如几席间排设燕享之具,右羹左食,并不失款;即罢而行撒,一盂一鼎,亦皆法器,各自成像,可陈可列。非若后世俗书,如佣奴聚食,远望亦似丰盈,近之则见杯盘狼籍,不成雅观;至若破缶缺盆,折几残凳,苟失支撑倚着,几何而不倒仆哉!端人过之,掩鼻走矣,见其不成享也。

相关文章 阅读

王铎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20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王铎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97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盛熙明《法书考》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87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盛熙明《法书考》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法作品评论精选,书论原文及翻译
人气:180
栏目: 毛笔书法教程
书法作品评论精选,书论原文及翻译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6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人气:17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2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51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郑燮《行书论书轴》 纸本行书 104.4×54.5cm 上海博物馆藏
人气:140
栏目: 清朝传世书法
郑燮《行书论书轴》 纸本行书 104.4×54.5cm 上海博物馆藏
赵宧光(1559-1625)
人气:140
栏目: 明朝书法家
赵宧光(1559-1625)
许慎书论《說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0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许慎书论《說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95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91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朱和羹《临池心解》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8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朱和羹《临池心解》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86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郑燮《行书论书诗轴》作品欣赏
人气:71
栏目: 清朝传世书法
郑燮《行书论书诗轴》作品欣赏
徐渭 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65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徐渭 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5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崔瑗书论《草书势》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52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崔瑗书论《草书势》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笔书法百科 推荐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97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吾丘衍《学古编》 ◎序 干、莫,利器也;补履者,莫能用。欐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6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卫 铄/笔阵图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91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费瀛/大书长语 ○正心 杨子云以书为心画,柳诚悬谓心正则笔正
清朝小学语文课本与现在小学课本的差别
人气:88
清朝小学语文课本与现在小学课本的差别
潮人说 清朝时的课本与我们读小学时的课本有啥不一样? 翻开
欧阳询:写不好字并非才华不够,而是你的努力配不上才华!
人气:162
欧阳询:写不好字并非才华不够,而是你的努力配不上才华!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58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姜 夔 续书谱[节录]--------------------------------------------------------
何为君子书法?大抵便是这般模样了!
人气:155
何为君子书法?大抵便是这般模样了!
何为君子书法? 大抵便是这般模样了! 众说胡适 ● 钱锺书:统
看古人写“为人民服务”,太有意思了!
人气:88
看古人写“为人民服务”,太有意思了!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
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社团,比中国书协还早25年!
人气:172
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社团,比中国书协还早25年!
中国书法研究社 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书法社团,成立于19
如何用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米芾、颜真卿?
人气:155
如何用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米芾、颜真卿?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之美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
板桥的书生意气
人气:158
板桥的书生意气
书生意气 板桥说,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2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四卷,明 董其昌 著,清乾隆三十三年
被日本抢走的千年名画,放大10倍后让国人愤怒:千年技艺丢了
人气:61
被日本抢走的千年名画,放大10倍后让国人愤怒:千年技艺丢了
本期导读: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是一幅著名的山水画,原
王铎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203
王铎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铎/论艺摘录 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
曾巩《局事帖》书法艺术赏析
人气:154
曾巩《局事帖》书法艺术赏析
曾经在2009年刷新当时中国书法作品拍卖纪录的曾巩《局事帖》以
这块碑文仅150字,周总理却写了41遍!
人气:162
这块碑文仅150字,周总理却写了41遍!
倘若我们去北京,我们必去的一个地方,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86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蕉著《书法十讲》 目 录 序言 作者:何民生 《书法十讲》讲
王羲之成为“书圣”的秘密
人气:125
王羲之成为“书圣”的秘密
作为书法界的第一高峰 ,这一千多年来,不知道多少目光,肆意
叫板白石沫若,藏品冠绝全国
人气:140
叫板白石沫若,藏品冠绝全国
那个年代封闭,人们的见识太少。互联网后,当我们看过了八大
启功也是妥妥的“段子手”,其自题墓志诙谐幽默,字迹更清雅舒朗
人气:121
启功也是妥妥的“段子手”
看透了生老病死,人生一切都淡然,这一点,在启功先生身上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