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毛笔书法>毛笔书法百科>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2)

来源:网络  作者:姜夔  时间:2022-08-21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译文】方圆,是真书和草书的形体本象和书写效果的统一。真书体势贵方正,草书体势贵圆转;方正的体势用笔要参圆转,圆转的体势用笔要参方正,这样才妙。但方圆曲直,又不可过于显露,必须含蓄而出于自然。如草书,更忌笔画横直分明,横直多了,字就像柴堆、苇束般的排列,就没有疏朗的气象,要随时变换才好。

向背

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画、相揖、向背。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大要点画之间,施设各有情理,求之古人,右军盖为独步。

【译文】字有向背,就像人东张西望,指手画脚,又像人相揖相背,互相追逐。例如:左边起的,右边呼应;上面起的,预留下面地位。主要是点画之间,要布置得合情合理。求之古人,只有王右军堪称独一无二。

 

位置

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须令狭长,则右有余地矣。在右者亦然。不可太密、太巧。太密、太巧者,是唐人之病也。假如“口”字,在左者皆须与上齐,“呜”、“呼”、“喉”、“咙”等字是也;在右者皆须与下齐,“和”“扣”等是也。又如“宀”头须令覆其下,“走”、“辵”皆须能承其上。审量其轻重,使相负荷,计其大小,使相别称为善。

【译文】 譬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等一类偏旁,都要写得狭长,那么右边就有余地了。偏旁在右边的,也应这样。不要太密,也不要太巧,太密太巧,是唐人书法的毛病。又比如“口”在左边的,都要与字的上部排齐,“呜呼、喉咙、唯喻”等字就是这样。“口”字在右边的,都要与左边的下端排齐,“和、扣、知、如、加”等字就是这样。再如“宀、人、尸”等头的字,要覆盖下面;“走、辶、兀、心”等偏旁的字,要承应上面。衡量其轻重,使之能互相负担,斟酌其大小,使之能彼此相称才好。

 

疏密

书以疏欲风神,密欲老气。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鱼”之四点,“畫“之九画,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

【译文】书法从疏朗中能见风姿神韵,从结密中能见老练厚实,像“佳”的四横;“川”的三直,“鱼”的四点,“画”的九画,下笔要险劲干净,该疏的疏,该密的密,要安排得停匀妥帖才妙。如该疏的写密了,反而变成一幅寒酸相;该密的写疏了,必然变成散漫凌乱。

风神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瘦,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译文】要使书法有神采,第一须有崇高的品德;第二须有高古的师承;第三须有精良的纸笔;第四须笔调险劲;第五须神情英爽;第六须墨气润泽;第七须向背得宜;第八须时出新意。这些条件都具备了,那么字写得长的就像秀润端庄的君子;写得短的就像短小精悍的健儿;写得瘦的就像深山大泽的隐士;写得肥的就像豪门贵阀的公子;写得险劲的,就像武夫那样勇猛;写得妩媚的,就像美女那样妖娆;写得欹侧的,就像喝醉了的仙人;写得端正的,就像庙堂上的贤士,自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神态。

迟速

迟以取研,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务速,又多失势。

【译文】下笔慢,所以求姿媚,下笔快,所以求险劲,但必须先要能快,然后再慢。如果本来写不快,还要刻意求慢,字就没有精神;如果专求快速,又往往会举止失措。

笔势

下笔之初,有搭锋者,有折锋者,其一字之体,定于初下笔。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若一字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其左故也。又有平起者,如隶画;藏锋者,如篆画。大要折搭多精神,平藏善含蓄,兼之则妙矣。

【译文】下笔之初,有用搭锋起笔的,有用折锋起笔的,整个字的体势,决定于初下笔的时候。大凡第一字,多数用折锋,第二、三字承接第一字笔势,所以多用搭锋。如在一个字里,右面多用折锋,是为了照应左边的缘故。(前面所说,是上下的,即字与字之间的折搭呼应关系。这里所说,是左右的,即一个字里的折搭呼应关系。例如前面所引的“妙、孤”二字,因其“女”旁、“孑”旁写到末笔“ノ”,笔势已尽,故右边的“少”、“瓜”皆用折锋起笔,余可类推。)又有平起的,像隶书的横直画;有藏锋的,像篆书的点画。主要是折锋、搭锋,字多精神,平起藏锋,笔多含蓄,能兼用之方妙。

  

情性

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其说见于昌黎《送高闲序》。孙过庭云: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凋疏。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懒,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

【译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从来就是与作者的精神相通的。”这句话见于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孙过庭说:“在写字时,有时得势,有时不得势,书写者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环境的融洽有很大的关系。得势时写的字流丽多姿,不得势时写的字凌乱散漫。精神愉快,事务清闲,是第一种得势;报谢友情,酬答知己,是第二种得势;季节适宜,气候温和,是第三种得势;佳纸良墨,互相发挥,是第四种得势;偶然高兴,不受促迫,是第五种得势。身虽强留,心不在焉,是第一种不得势;迫于威势,勉强应命,是第二种不得势;风日干燥,天气炎热,是第三种不得势;新纸宿墨,两不称手,是第四种不得势;精神倦怠,手腕疲乏,是第五种不得势。作书时得势与不得势,书法好坏会有很大差别。”

血脉

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后学之士,随所记忆,图写其形,未能涵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黄庭》小楷,与《乐毅论》不同,《东方朔画赞》,又与《兰亭记》殊旨,一时下笔,各有其势,因应尔也。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山谷云:“字中有笔,如禅句中有眼。”岂欺我哉!

【译文】字有藏锋、出锋的分别,很多的字布满纸上,要能首尾呼应,上下衔接才好。一般后学,都凭记忆,模仿古人的外貌,未去作深入研究,所以多支离散乱不相贯穿。《黄庭经》小楷,与《乐毅论》的小楷不同,《东方画赞》又与《兰亭记》感情迥异。同一书家在不同时期写的东西,各有不同的体势,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曾看过历代的名迹,觉得没有一家不是点画飞动,仿佛看见了他们正在书写的过程。黄山谷说:“字里有笔,正如和尚参禅,话里含着玄机一样。”这难道是欺人之谈吗?

书丹

笔得墨则瘦,得朱则肥。故书丹尤以瘦为奇,而圆熟美润常有余,燥劲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欲刻者不失真,朱有若书丹者。然书时盘簿,不无少劳。韦仲将升高书凌云台榜,下则须发已白。艺成而下,斯之谓欤!若钟繇、李邕,又自刻之,可谓癖矣。

【译文】笔蘸墨写字容易瘦,蘸硃写字容易肥,所以书丹特别以瘦为难能,圆熟美润常觉有余,而嫌不够苍劲,那是蘸硃写字的必然效果,但要使刻手不失原来笔意,那就没有比书丹更可靠的了。不过书丹时碑匾高大,起伏上下,不免辛苦:从前韦仲将登高写凌云台匾额,写毕下来,须发都白了,所谓“艺成而下”,不正是这样吗!至如钟繇、李邕喜欢自己刻字,那只能说是他们的癖好了。

[评点]姜夔(1163一1203),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鄙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宋谢采《续书谱序》云:“白石生好学无所不通,书法得魏、晋古法,运笔道劲,波澜老成,尤好临习《定武本兰亭序》。所著《续书谱》一卷,议论精到,用志刻苦."

《续书谱》仿效孙过庭《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全卷分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等十八则,所论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实自抒其心得之语。是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

姜夔“崇晋贬唐”,反对俗书,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相一致。但他对“唐法”并非不问青红皂白一概予以否定,而是用了大量篇幅对“法"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并从肯定和解释引申了“晋韵”古法。

《续书谱》的释文出自近代书法篆刻家邓散木《续书谱图解》一书。

相关文章 阅读

王铎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20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王铎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97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盛熙明《法书考》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87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盛熙明《法书考》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法作品评论精选,书论原文及翻译
人气:180
栏目: 毛笔书法教程
书法作品评论精选,书论原文及翻译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6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人气:17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2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51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郑燮《行书论书轴》 纸本行书 104.4×54.5cm 上海博物馆藏
人气:140
栏目: 清朝传世书法
郑燮《行书论书轴》 纸本行书 104.4×54.5cm 上海博物馆藏
许慎书论《說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0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许慎书论《說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95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91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朱和羹《临池心解》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8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朱和羹《临池心解》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86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郑燮《行书论书诗轴》作品欣赏
人气:71
栏目: 清朝传世书法
郑燮《行书论书诗轴》作品欣赏
徐渭 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65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徐渭 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5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崔瑗书论《草书势》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52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崔瑗书论《草书势》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笔书法百科 推荐

《梦华录》片头错字,可以看出导演们普遍缺书法顾问
人气:81
《梦华录》片头错字,可以看出导演们普遍缺书法顾问
近日,热播剧《梦华录》霸榜热搜,目前豆瓣上46万人评出8.6的
这些官员,才是真正的书法高手!
人气:142
这些官员,才是真正的书法高手
晚清官员要花多长时间写字?举例来说,曾国藩每天都会给自己
叫板白石沫若,藏品冠绝全国
人气:140
叫板白石沫若,藏品冠绝全国
那个年代封闭,人们的见识太少。互联网后,当我们看过了八大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86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蕉著《书法十讲》 目 录 序言 作者:何民生 《书法十讲》讲
写一套菜单800万,“吃货”艺术家非他莫属!
人气:111
写一套菜单800万,“吃货”艺术家非他莫属!
一套21张的菜单 拍出每张均价34.6万元人民币 加佣金近800万元人
赵孟頫点评:宋十一家书法
人气:79
赵孟頫点评:宋十一家书法
看赵孟頫如何点评 宋十一家的书法 赵孟頫为元代书坛的领袖,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97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吾丘衍《学古编》 ◎序 干、莫,利器也;补履者,莫能用。欐
清朝小学语文课本与现在小学课本的差别
人气:88
清朝小学语文课本与现在小学课本的差别
潮人说 清朝时的课本与我们读小学时的课本有啥不一样? 翻开
最适合书法创作的35篇诗词古文,值得收藏!
人气:68
最适合书法创作的35篇诗词古文,值得收藏!
0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欧阳询:写不好字并非才华不够,而是你的努力配不上才华!
人气:162
欧阳询:写不好字并非才华不够,而是你的努力配不上才华!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启功也是妥妥的“段子手”,其自题墓志诙谐幽默,字迹更清雅舒朗
人气:121
启功也是妥妥的“段子手”
看透了生老病死,人生一切都淡然,这一点,在启功先生身上体
郑板桥的字到底好不好?看看启功怎么说!
人气:168
郑板桥的字到底好不好?看看启功怎么说!
平心而论,板桥的中年精楷,笔力坚卓,章法联贯,在毫不吃力
民国书法大时代,一笔写进中国人心底
人气:107
民国书法大时代,一笔写进中国人心底
自从有了电脑和手机,现代人已经很少会主动拿起笔写字了,书
蒋介石“五虎上将”,书法却一个比一个好
人气:135
蒋介石“五虎上将”,书法却一个比一个好
蒋介石以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起家,凭借校长的身份,他在当政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
人气:157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
北京永乐2021春拍举锤 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 伊秉绶四字斋号 昨叶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51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孙过庭/书谱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6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卫 铄/笔阵图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
这块碑文仅150字,周总理却写了41遍!
人气:162
这块碑文仅150字,周总理却写了41遍!
倘若我们去北京,我们必去的一个地方,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曾巩《局事帖》书法艺术赏析
人气:154
曾巩《局事帖》书法艺术赏析
曾经在2009年刷新当时中国书法作品拍卖纪录的曾巩《局事帖》以
王羲之成为“书圣”的秘密
人气:125
王羲之成为“书圣”的秘密
作为书法界的第一高峰 ,这一千多年来,不知道多少目光,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