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中山狼》
康海的出名,主要因为他写过一部杂剧《中山狼》。《中山狼》杂剧是根据明人马中锡的寓言体小说《中山狼传》改编而成,四折,写东郭先生冒险救子中山狼,使它逃过了赵简子的猎杀。中山狼脱险后,恩将仇报,反欲吃掉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大恐,幸遇杖藜老人,将狼骗进书囊杀死。作品流露了对当政的统治集团人物的不满。第四折中杖藜老人说:“那世上负恩的好不多也!那负君的受了朝廷大俸大禄,不干得一些儿事,使着他的奸邪贪佞,误国殃民,把铁桶般的江山败坏不可收拾。”词锋显然是有所指的。旧传此剧为影射李梦阳负恩而作,明沈德符《顾曲杂言》说:“填词出才人余技,本游戏笔墨间耳,然亦有寓意讥讪者。如……康对山之《中山狼》,则指李崆峒。”此剧关目曲致,曲文自然朴质。剧中狼、老牛、老杏开腔说话,情态逼真,带有童话色彩。前人称此剧“独摅澹宕,一洗绮靡,直掩金、元之长,而减郑、关之价矣。韵绝!快绝!”(沈泰《盛明杂剧》评语)誉之虽过,但此剧在明前期剧坛上确实是一部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作品。王九思和康海在文学创作上是主张复古的,这也反映到其杂剧作品上,即基本延续元杂剧一角主唱的惯例,在曲词上也追摹元曲的风味。但剧作在内容上的新意和单折短剧的体式,也表现出明代杂剧的一些新变化。
《对山集》
康海的集子叫做《对山集》,共十卷。集中有许多记游的诗章,但是没有一首明确提到在扬州的经历。有一首《植树》诗云:“此日春气和,万木俱含秀。况我山林居,园列颇成就。”稍稍让人联想到扬州康山草堂。还有一首《怀金可卿》诗云:“珍味安能通俗口,广陵之散谁可传。”这是他唯一提到“广陵”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大的根雕作品,叫做“流云槎”,据说是康海在扬州的遗物。“流云槎”用天然榆树根制成,形似紫云,可作卧榻,原藏于扬州康山。入清后先归江春,阮元购得后转赠麟庆,麟庆将它携回北京半亩园,其后人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散曲
康海的散曲,今存套数30余首、小令200余首,曲作的主要内容一是抒发其愤世嫉俗的情怀,如“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溪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表现了他自认为无辜遭殃的满腹牢骚,并夹杂着几分玩世不恭的幽默。二是倾吐其徜徉山水的闲情逸致,如《叨叨令》、《秋兴次渼陂韵》就着重表现了作者对“有时节望青山看绿水乘嘉树,有时节伴渔樵歌窈窕盟鸥鹭”生活的欣喜之情。他的散曲一般都写得豪放爽健。但有时过多的生造和堆砌词藻,是其缺点。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西安府武功县人(今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浒西庄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六月二十日,死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十二月十四日,享年66岁。
康海自幼机敏,童年事邑人冯寅为蒙师,习小学,“凡洒扫应对之属”,冯出仕后,又入关中理学名家习毛诗。成化二十二年,其父康镛从平阳知府任上归田,尝为之讲授古今贤圣掌故,期其效法。父退,海嬉戏如忘,父怒欲捶楚,问所授,海从容复述无可责。
孝宗弘治七年(1494)入县学,时提学副使杨一清督学陕西,见海文,盛赞其才,言必中状元。24岁与三原马理同举于乡,次年赴京会试落榜。弘治十五年(1502),海28岁复参与会试,顺利通过殿试对策称旨。遂登进士第一,大魁天下。康海在殿试对策中,仗义执言,力陈改善吏制,裁汰庸官,重用才智之士,兴利除弊,升为翰林院修撰兼经筵讲官,曾参与修宪宗、孝宗两朝实录。武宗正德三年(1508)李梦阳入狱,为救文友,海往见同乡刘瑾,通宵畅饮,不日梦阳获释。八月,海奔母丧,途经顺德遇盗。正德五年(1510)八月,刘瑾事发,被脔割3357刀,凌迟处死。海以同乡受其株连,被削职为民。梦阳不曾进一言以救。遂以文为身累,倦于修辞。乃曰:“辞章小技耳,壮夫不为,吾咏歌舞蹈泉石间矣!”曾有人劝他向朝廷申辩其冤,以图起复,海断然拒绝。
从此放形物外,寄情山水,广蓄优伶,制乐府、谐声容,自操琵琶创家乐班子,人称“康家班社”。与户县王九思共创“康王腔”,扶植周至张于朋、王兰卿组建张家班。曾广集千名艺人,参与秋神极赛活动。自己因谴责李梦阳写成的杂剧《中山狼》和《王兰卿服信明忠烈》杂剧,被之管弦,自此俳优。在康家班基础上组建的张家班,又名华庆班,在历史上活动长达500年之久。为重振北曲,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海放歌泉林30余年,初衷不改。殁时。除诗文集外康,还著有散曲集《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杂著《纳凉余兴》、《春游余录》等,尤以《武功县志》最为有名。评者认为康海编纂的《武功县志》体例严谨,源出《汉书》,“乡国之史,莫良于此。”后世编纂地方志,多以康氏此志作为楷模。因为文学理念相近,加上同时尊崇复古文风,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王九思等号称“十才子”,又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亦即文学史上的明代“前七子”。
康海不仅以他创作的诗文以及杂剧而闻名,成为明朝中期七才子的核心,而且在官场刚正不阿,藐视权贵,颇具秦人风范。康海和李梦阳、何景明等七才子一起,触权贵,骂奸党,指责时弊,弹劾刘谨。正德元年(1506),太监刘瑾专擅国政,刘瑾是兴平县人,以其与康海为同乡,又风闻康海的才名,企图拉拢康海作为同党,康海一直不肯去见刘瑾。恰巧李梦阳因为代尚书韩文草拟弹劾刘瑾的奏章,事情暴露后,刘瑾加给李梦阳其他罪名,将其逮捕人狱,准备处死。李梦阳从狱中给康海递了一张纸条,上写“对山救我”四字。“对山”为康海的别号。康海义不容辞,虽然一直不肯登刘瑾之门,但为了朋友,只得硬着头皮去拜谒刘瑾。刘瑾听说康海登门求见,高兴万分,急忙跑出去迎接,下榻时十分匆忙,连鞋也没有穿正,倒足汲着鞋跑出门迎接,并将康海奉为上宾。康海在刘瑾面前,多方为李梦阳辩解,刘瑾一心想拉拢康海,遂看在康海面上,第二天便释放了李梦阳。过了一年,即正德五年(1510),刘瑾因谋反罪被朝廷处死,朝廷清查刘瑾一案,康海因与刘瑾有过来往,遂被列为同党,削职为民。正在这个时候,已经官复原职的李梦阳,不但不为曾救自己一命的朋友两肋插刀,反过头来倒打一耙,诬陷嫉害。 康海回家之后,“以文为身累,遂倦于修辞”。他认为“辞章小技耳,壮夫不为,吾咏歌舞蹈于泉石间已矣,何以小技为哉!”他与朋友、同乡王九思遭遇相似,志趣相投,于是经常在其家乡沜东及王九思的家乡鄠县(今户县)一带,携带歌姬舞女畅饮,创作乐曲歌辞,自比为乐舞谐戏的艺人,以寄托其忧郁苦闷的心情。
同时渼陂(王九思号)亦第一,两人失志遭迁谪,绝调康王并盛名,昆仑摩挲无颜色!”一次,康海在扬州焦山弹奏琵琶后,倾倒观者,后人遂将焦山易名“康山”,以示纪念。康海被革职后,在家闲居了整整30年,遗命以山人巾服成殓。检其遗资“借金百余”,而大小鼓却存有300多副。
官场不幸秦腔幸。康海为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时日得君来,开豁极心目。夜坐对明月,清谈倒筐腹。 方儗千日欢,讵忍后期促。饯子卓午天,徘徊日西没。 眷恋勿复言,去去保馀馥。...
康海 200 阅读
悠悠不能寐,恻恻与心违。百岁若一瞬,怨言长分飞。 结发溯伊始,搴帷念馀辉。纫兰坐崇阿,调弦拂金徽。 志愿各相许,窀穸幸同归。岂期中道别,空馀衾与衣。 临风想德音,当窗拭残机。往者既...
康海 200 阅读
还耕惬初愿,揖世返空林。虽非志士理,已获静者心。 嘉宾清云客,枉驾忽相临。携酒共斟酌,张弦扬妙音。 义厚情自叶,道合契滋深。漪漪湋川水,幽幽南山岑。 相值不相乐,奈此逝者侵。...
康海 200 阅读
为荐吕夫子,因之泾渭川。中道遇来使,慇勤出素编。 久知滞王役,不谓会此廛。晴春悬明月,惠风乘远天。 木末双舆至,迎我城西阡。握手但相笑,恐是梦寐然。 宴我旅人舍,坐我紫毹毡。童子出...
康海 200 阅读
十日一晴晴复阴,斜风细雨何浸淫。山根泥滑寸薪苦,水面苔生平地深。 神怒天摧或如此,已看百谷半将死。饥寒盗贼著处生,诛斩翻忧乱兵起。 徵求无度民自难,诸公徒尔叹微官。豺狼当道捕不得...
康海 200 阅读
江头横槊任群凶,过腊经春未息踪。秪以官输相逼迫,岂能比屋自从容。 尚忧巴蜀仍多事,莫倚秦雍足利锋。闻道军衙更节镇,东方黎庶益汹汹。...
康海 200 阅读
昔逢华阳君,云为五帝使。检箓下九州,为予泄元秘。 指点峨嵋傍,谓有仙人气。仙人尹之先,卓荦万夫贤。 吐气成五色,为世鼓朱弦。绝调人莫知,徒见春江篇。 予亦遁世者,闻之心洒然。恨不遂...
康海 200 阅读
我闻白石楼,乃在太行下。丹梯凌紫霄,朱甍接岩罅。 盘郁横汾曲,崔巍紫金叉。斜烟荡洄潏,朝晖耀檐庌。 两溪互萦带,千峰随晦冥。嶂屏万翠列,花柳四时明。 平生喜游眺,讵可如孙登。春中过...
康海 200 阅读
养生无状病经旬,药裹缘君更有身。明日西归休恨别,他时相见却惊人。 稽康徒作形神论,魏野终非翰墨臣。早晚南山云气发,请君天际望纶巾。...
康海 200 阅读
吾宗有孙子,玉质光嶙峋。总好纸墨事,敏捷如有神。 温克过诸父,私为予所珍。缉学绿野忘寒暑,奋志直欲追先民。 大美不竟乃夭折,使我痛哭闻者辛。汝死不复作,我哀谁可陈。 少年弱冠随鬼录...
康海 200 阅读
禅堂晨起惜清幽,野客西归兴不休。两妙过予应恨别,隔年同此足消忧。 林花掩映香台落,旭景霏微宝殿浮。自古城南名胜地,何时极意遍追游。...
康海 200 阅读
桑君英妙人,恨与识不早。脱颖岂性成,豪爽盖天造。 再会益琤琤,故言皆了了。眼底似君稀,勉旃为世宝。 半年下山寺,乃趍坊里道。所过六七村,村村胜城堡。 柝声远近连,人家气色好。共言今...
康海 200 阅读
不见清辉又隔年,人生能得几回圆。登楼漫落千山雨,忆第空瞻万里天。 欲遣倦怀须贳酒,为酬佳节强登筵。亦知潦倒为吾事,烛影歌声入夜偏。...
康海 200 阅读
君家篆江侧,秀屏当户开。知是神仙人,胡为尘世来。 黄氛缁素车,皂盖冒朱埃。以兹谢民役,返耕白云隈。 少小稽古昔,中式得此阶。亦知慎官服,奈与寸心违。 欲往昧前算,欲止递成哀。繄予丘...
康海 200 阅读
汝母我之姊,同胞无别亲。不幸去年死,㷀㷀惟汝身。 汝父既早没,汝依当何人。数数与汝语,令我泪沾襟。 汝性颇灵慧,力作何不勤。青春易凋丧,岁月良可珍。 汝能事卓立,非止裕汝屯。指名为...
康海 200 阅读
原上官道泥已深,原下卑湿人怎禁。四方极目尽明水,野菜可餐何处寻。 绹涂匍匐寡筋力,宾客逢迎甚胸臆。安得大禹凿九州,更使苍生免昏匿。...
康海 200 阅读
鸿雁不老越,蛟龙不潜冈。平生志嘉遁,佐储抑何狂。 因叹务光辈,恻恻令心伤。传记尚溢美,其言或荒唐。 嗟彼高帝业,赫赫继三王。孺子安所见,胡为遽辞商。 契会视豪杰,出处圣所详。感叹掷...
康海 200 阅读
三年困人事,何曾理书帙。鸟鼠白昼游,入门忽首疾。 架阁具倾覆,点检切中怵。凌晨趣洒扫,整顿倏终日。 种类既品题,编简复齐一。不但几案清,幸靡万一失。 焚香坐望馀,俨然成静室。平生风...
康海 200 阅读
拂曙披云到此关,喜随綦履望名山。芙蓉半出青天外,沆瀣中分白石间。 定有神功扶帝力,岂须灵药驻衰颜。攀蔂未觉寻行倦,细和新诗及暮还。...
康海 200 阅读
诗人古不易,流靡及兹俗。片言务剽窃,侃侃遂骄足。 还耕十三载,安能惬吾欲。览子中秋篇,翩然接华毂。 大雅当在兹,斯文有归宿。丽藻虽可珍,雄浑久未复。 愿言溯其源,开彼汉魏毒。...
康海 20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