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出自:月夜
诗人:杜甫
分类:关于(人物)
全文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huǎng),双照泪痕干。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出自:月夜
诗人:杜甫
分类:关于(人物)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huǎng),双照泪痕干。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
杜甫 200 阅读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
杜甫 200 阅读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江上今朝寒雨歇, 篱中秀色画屏纡。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锁石藤稍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林香出实垂将尽, 叶蒂辞枝不重苏。爱日恩光蒙借贷...
杜甫 200 阅读
我之曾祖姑,尔之高祖母。尔祖未显时,归为尚书妇。 隋朝大业末,房杜俱交友。长者来在门,荒年自糊口。 家贫无供给,客位但箕帚。俄顷羞颇珍,寂寥人散后。 入怪鬓发空,吁嗟为之久。自陈翦...
杜甫 200 阅读
(上四暮春之景,下四春日感怀。吴论:肃肃,落声。菲菲,落貌。【黄注】红素乃地下花絮。【顾注】惟鸟雀,见过客之稀。独柴扉,见村居之僻。关中数乱,谓吐蕃、党项入寇。剑外未清,谓吐蕃...
杜甫 200 阅读
此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冬陷居长安时所作。杜甫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安禄山叛军展开大战,大败,死伤几万人。长安失陷时,诗人...
杜甫 200 阅读
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 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陶谢不...
杜甫 200 阅读
此诗作于天宝四载(745年)秋。天宝三载(744年)初夏,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
杜甫 200 阅读
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 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滞留。 本枝凌岁晚,高义豁穷愁。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
杜甫 200 阅读
天畔群山孤草亭,江中风浪雨冥冥。一双白鱼不受钓, 三寸黄甘犹自青。多病马卿无日起,穷途阮籍几时醒。 未闻细柳散金甲,肠断秦川流浊泾。...
杜甫 200 阅读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下愍百鸟在罗网, 黄雀最小犹难逃。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杜甫 200 阅读
《后出塞五首》当作于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反唐之初。目的在于通过一个脱身归来的士兵的自述,大声疾呼的揭露安禄山的反唐真相,叫唐明皇快快清醒过来,并指出养成禄...
杜甫 200 阅读
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旧来好事今能否, 老去新诗谁与传。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杜甫 200 阅读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四年(768—769年)间。杜甫已近迟暮之年,身多疾病,受尽了流离漂泊之苦。此时,诗人漂泊湖湘间,流落屈原当年被流放之地,心中时时萦绕着屈原的形象。在湘南这偏僻荒凉...
杜甫 200 阅读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爱客满堂尽豪翰, 开筵上日思芳草。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 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垂老恶闻战鼓悲, 急觞为缓忧心捣。少年努力纵谈笑...
杜甫 200 阅读
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侵临洮。渭水逶迤白日净, 陇山萧瑟秋云高。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 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杜甫 200 阅读
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杜甫 200 阅读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春,时杜甫窝居夔州。诗人旅居江峡,见腊梅乍开,顿生故园之思,遂作此诗。参考资料:1、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
杜甫 200 阅读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江鹳巧当幽径浴, 邻鸡还过短墙来。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杜甫 200 阅读
此诗描写蜀中四月的情景,壮美与纤丽互见,宏观与微观俱陈。细雨迷蒙,密雾难开,春水盈野,一派浩渺,意境壮阔。 诗中的“南京”是指现在的成都,“犀浦道”指唐代的犀浦县,现在四川郫县的...
杜甫 20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