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出自:赵昌寒菊
诗人:苏轼
分类:关于(植物)
全文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出自:赵昌寒菊
诗人:苏轼
分类:关于(植物)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陌上花三首》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作者这时因公务在临安做了短时问的逗留,作此三诗。参考资料:1、孙凡礼 刘尚荣 .苏轼诗词选 :中华书局 ,2005 :58-5...
苏轼 200 阅读
我家铜剑如赤蛇,君家石砚苍璧橢而洼。 君持我剑向何许,大明宫里玉佩鸣冲牙。 我得君砚亦安用,雪堂窗下尔雅笺虫虾。 二物与人初不异,飘落高下随风花。 蒯缑玉具皆外物,视草草玄无等差。...
苏轼 200 阅读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苏轼 200 阅读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苏轼还朝,除判登闻鼓院。见宫中大量养歌女供皇公贵族享用,不禁对歌女发出同情之音,作该词以慰藉之。参考资料:1、朱靖华、饶学刚、...
苏轼 200 阅读
桑麻已零落,藻荇复销沉。 园宅在人境,岁时伤我心。 强穿南埭路,遥望北山岑。 欲与道人语,跨鞍聊一寻。...
苏轼 200 阅读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在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后,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该诗表面上写花影,实际上是影射王安石,对王安石新政的不满。参考资料:1、...
苏轼 200 阅读
此词作于苏轼贬官黄州时期,其题序交待了创作背景,有个叫董毅夫的人罢官东川,归鄱阳,途经黄州,与苏轼相聚多日,董毅夫离去时,苏轼作此词相赠。参考资料:1、陈如...
苏轼 200 阅读
潭潭古屋云幕垂,省中文书如乱丝。 忽见伯时画天马,朔风胡沙生落锥。 天马西来従西极,势与落日争分驰。 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羁。 元狩虎脊聊可友,开元玉花何足奇。 伯时有道真吏...
苏轼 200 阅读
诗作于绍圣二年(1095年),当时苏轼贬谪广东惠州,惠州盛产荔枝,苏轼写了多首荔枝诗,往往结合朝政身世,抒发自己的感慨。这首古风,带有新乐府的性质,借荔枝生发开去,纵横古今,淋漓...
苏轼 200 阅读
淋漓十幅草兼真,玉立如山老健身。 梦裹赤猿真月纪,舆前白凤似年辰。 将寻贺老船虚返,欲近要离烈可亲。 忍死来还天有意,免称圣代杀文人。...
苏轼 200 阅读
东邻主人游不归,悲歌夜夜闻春相。门前人闹马嘶急,一家喜气如春酿。 王事何曾怨独贤,室人岂忍交谪谤。大儿踉蹡越门限,小儿咿哑语绣帐。 定教舞袖掣伊凉,更想夜庖鸣瓮盎。题诗送酒君勿诮...
苏轼 200 阅读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参考资料:1、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
苏轼 200 阅读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秋。是时,苏轼在杭州通守任上。常与朋友游西湖、孤山,登柏山、竹阁,常遇少妇慕名求词,苏轼作词以赠之,此词就是其一。参考资料:
苏轼 200 阅读
吾生如寄耳,岭外亦闲游。 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无秋。 望断横云峤,魂飞咤雪洲。 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 归路迷千嶂,劳生阅百州。 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 只有...
苏轼 200 阅读
宝云楼阁闹千门,林静初无一鸟喧。 闭户莫教风扫地,卷帘疑有月临轩。 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蒙已敛昏。 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阵言。...
苏轼 200 阅读
我家小冯君,天性颇醇至。 清坐不饮酒,而能容我醉。 归休要相依,谢病当以次。 岂知山林士,肮脏乃尔贵。 乞身当念早,过是恐少味。...
苏轼 200 阅读
.予往在武昌,西山九曲亭上有题一句云:玄鸿横号黄槲岘。 九曲亭即吴王岘山,一山皆槲叶,其旁即元结陂湖也,荷花极盛。 因为对云:皓鹤下浴红荷湖。 坐客皆笑,同请赋此诗。 江干高居坚关扃...
苏轼 200 阅读
长庚与残月,耿耿如相依。以我旦暮心,惜此须臾晖。 青天无今古,谁知织乌飞。我欲作九原,独与渊明归。 俗子不自悼,顾忧斯人饥。堂堂谁有此,千驷良可悲。...
苏轼 200 阅读
次旧诗韵赠宝觉长老谁能斗酒博西凉,但爱斋厨法豉香。 旧事真成一梦过,高谈为洗五年忙。 清风偶与山阿曲,明月聊随屋角方。 稽首愿师怜久客,直将归路指茫茫。...
苏轼 200 阅读
未来不可招,已过那容遣。 中间现在心,一一风轮转。 自従一生二,巧历莫能衍。 不如袖手坐,六用都怀卷。 风雷生謦欬,万窍自号喘。 诗人思无邪,孟子内自反。 大珠分一月,细绠合两茧。 累然...
苏轼 200 阅读
文章围绕曹操「同尊汉室」有无诚意的「诚」上做文章,针对来书要孙权「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同复前好」的胁迫,予以严正的驳斥。文章通过征引史实和现实,逐一辨析,剥尽其试图以...
苏轼 20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