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出自:饮酒·其五
诗人:陶渊明
分类:关于(动物)
全文
结庐(lú)在人境,而无车马喧(xuān)。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jiàn)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biàn)已忘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出自:饮酒·其五
诗人:陶渊明
分类:关于(动物)
结庐(lú)在人境,而无车马喧(xuān)。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jiàn)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biàn)已忘言。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参考资料:1、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江苏教育...
陶渊明 200 阅读
关于创作年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另一说在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年)。义熙十三年十二月,太尉刘裕率部回到建康,南北山河统一的希望破灭。义熙十四年十...
陶渊明 200 阅读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
陶渊明 200 阅读
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四十一岁。义熙元年(405年)三月,刘敬宣上表晋安帝自请辞职。陶渊明大概就是为刘敬宣上表辞职之事奉命出使京都,出使途中经钱溪(今安徽省贵池...
陶渊明 200 阅读
这首诗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五十七岁。晋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废晋恭帝司马德文为零陵王,自己称帝,建刘宋王朝,改年号为永初。次年九月,以毒酒授张袆,使鸩...
陶渊明 200 阅读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陶渊明 200 阅读
此诗借古代神话中著名的夸父逐日故事,歌咏失败的英雄,寄托对某些政治斗争中的失势者的复杂感情。 夸父追日的神话以绝妙天真的想像极度夸张地表现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具有巨大的...
陶渊明 200 阅读
此诗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陶渊明四十八岁;一说作于十三年(417年),陶渊明五十三岁。诗人居上京时。尚常往来于柴桑之间,然迁至南村后,已多年未回柴桑。这次回到阔别已久的...
陶渊明 200 阅读
此诗实际上是组诗的前后两大部分的一个转折点。诗借《海外南经》、《大荒南经》以及郭璞注中有关“不死之民”“不死国”之神话传说,渲染神话世界里长生不死之乐,“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
陶渊明 200 阅读
此诗作于晋义熙五年(409),陶渊明四十五岁。陶渊明归园田居躬耕已四年余。去岁六月遇火,如今“茅茨已就治”,重新恢复了乡间常规生活。又是重九暮秋,伤时悲逝,油然而生。退出纷争的...
陶渊明 200 阅读
诗人借助景物赞美自然,渲染气氛,抒发个人情怀,揭露社会黑暗,充分展示了诗歌言志、言情的功能,运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出自然美好与社会动荡及命运多舛不同的意境。...
陶渊明 200 阅读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陶渊明 200 阅读
此诗写于东晋隆安四年(400年),作者陶渊明三十六岁。作者此时在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府中任职。此前,陶渊明奉桓玄之命出使京都建康(今南京市),完成使命后,返途中路过江西,准备顺道回...
陶渊明 200 阅读
这诗是陶集赠答诗中的名篇。诗中念古伤今,流露着作者对时局的观感和政治态度,也体现了“君子赠人以言”的古训,对友人进行讽示、忠告,大有别于一般伤离惜别、应酬敷衍之作。羊长史,名松...
陶渊明 200 阅读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陶渊明 200 阅读
这组诗写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当时作者46岁。根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义熙元年(405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义熙四年(4...
陶渊明 200 阅读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陶渊明 200 阅读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陶渊明 200 阅读
这首诗是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最后一首。对此诗的首句“怅恨独策还”,有两种解说:一说认为这首诗是紧承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而作,例如方东树说,“怅恨”二字,承上昔...
陶渊明 200 阅读
此诗写作时间在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当时陶渊明四十岁,正闲居在家乡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他在三月三日出游东郊,想起曾点说过的那一番话,写下了这首纪游的《时运》诗。古代三...
陶渊明 200 阅读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陶渊明 200 阅读
《酬刘柴桑》作于东晋义熙十年(414年)秋天,时陶渊明五十岁。这年秋天,刘柴桑下庐山来拜访陶渊明,相互作诗和唱,陶渊明于是作下《酬刘柴桑》。参考资料:1、陈庆元...
陶渊明 200 阅读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陶渊明 200 阅读
这首诗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陶渊明四十八岁。这一年,陶渊明全家离开南村,回到阔别六年的上京里老家。参考资料: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
陶渊明 200 阅读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陶渊明 200 阅读
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9月,是时诗人陶渊明63岁,诗人有感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于是总结归纳自己的人生,也旨在表达自己脱俗的节操,便为自己写下了这篇祭文。三个月后,诗人逝世。
陶渊明 200 阅读
此诗大约作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年),为陶渊明闲居时所作,当时陶渊明三十八岁。此诗与《和郭主簿二首》创作时间相近。这时陶渊明住在上京里(今江西九江市郊)老家,家境尚有略见优裕的...
陶渊明 20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