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
出自:清平乐·孤花片叶
诗人:纳兰性德
分类:关于(抒情)
全文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zhuàn)灭,暗里朱颜消歇。
谁怜散髻(jì)吹笙(shēng),天涯芳草关情。懊(ào)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
出自:清平乐·孤花片叶
诗人:纳兰性德
分类:关于(抒情)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zhuàn)灭,暗里朱颜消歇。
谁怜散髻(jì)吹笙(shēng),天涯芳草关情。懊(ào)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写此作品时,纳兰的结发妻子卢氏,已离世多年,长久孤寂的纳兰,总是抹不去与妻子在一起时的那些点滴快乐,总是抹不去心头似被月光镌刻上去一样的温暖回忆。于是写下此词以舒缓自己相思...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词的上片以低婉的叹息起笔,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叹自己的薄命。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反衬出今日永别的苦情,梦醒后的凄清难禁。结穴处再点梦中“只灵飙一转”,为之无限的...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康熙二十一年(1682),词人来到塞外之地,感受到北地的苦寒与凄凉,又恰逢爱妻离去,有感而发作下此词。参考资料:1、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亡于康熙年间。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词人为了寄托对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下此词。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纳兰与妻子卢氏恩爱情深,可惜天妒红颜,卢氏双十年华便香消玉殒。此作想必是纳兰描摹回忆之作,写女子其实也是自况其身,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考证。参考资料:1、纳兰...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词以“咏风兰”为题,副题张刻本作《题见阳画兰》,可见此篇为题兰兼咏物之作。 上阕从香气和姿态两方面对风兰作了精致灵动的描摹。“别样幽芬”言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这种清幽典雅的气...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这首《点绛唇·一种蛾眉》是词人于第一任妻子卢氏难产死后所作,是一首悼亡词。卢氏才貌双全,知书达理,性情温雅,与词人恩爱情笃,故其死后,词人悼亡之音破空而起,这首词便是词人在...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是为纳兰扈驾巡幸江南抵达扬州之时所作。时,纳兰性德三十岁。时隔二十余年,容若和王阮亭韵,乃步其一(北郭清溪一带流)原玉。参考资...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康熙二十年(1681),顾贞观正在京城,逢母丧欲南归无锡。容若欲留不得,更想到和顾贞观虽然心心相印,却聚少离多,此番又将长别,愈发难舍。时值秋雨,纳兰为好友写了诗词相赠。=...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这首词是一首悼亡之作。卢氏于康熙十三年(1674)嫁与纳兰为妻,根据词中“十一年前梦一场”之句,此词应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首生离之词,是纳兰为一位早年曾有...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词为酬唱之作,当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时顾贞观南下返京后不久,同时酬唱者还有严绳孙等。参考资料:1、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词人思念旧情人,为了表达内心对回廊相思之地的无限眷恋,故作下此词;另一种说法是词人在怀念亡妻卢氏,因而作下此词。...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不详。据词意可知,一日晚,作者和闺中佳人(妻子)在月下说话,作者看见佳人倩影,心生怜爱之情,于是写下这首词。参考资料:1、《经典读库》编委会...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酒醒池塘耿不眠,帐纹漠漠隔轻烟。 溪风到竹初疑雨,秋月如弓渐满弦。 残梦远经吹角戍,明河长亘衣天。 哀蛩饯晓浑多事,也似严更古驿边。...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116-117页...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亡于康熙年间,纳兰因此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为了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与哀思,故作下此词。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份,词人随从康熙到盛京告祭祖陵,并巡视吉林等地。当时天气还很寒冷,词人想起了远在北京的妻子,心有所感,写下这首词,抒写了对闺中妻子的思念。="gs-ti...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独背斜阳上小楼”,一开场先摆动作,画面里,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独上小楼,背后是红红的斜阳,很有气氛,接下来是用音乐进一步烘托气氛:“谁家玉笛韵偏幽”,不知道哪里传来的背景音乐...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该词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后的某个秋夜时分的渌水亭,纳兰性德因为面对渌水亭秋夜的良辰好景,却暗自怀愁难寐的心绪而写下了这首词。参考资料:1、纳兰性德著.亦...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词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其时容若扈驾随行塞外,见古戍荒城,战火余烬,有兴亡沧桑之感,遂托于词章而做。参考资料:1、《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纳兰性德再次参加进士考试,并获得了二甲第七名的成绩,康熙皇帝授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词人作品此首词正是创作于作者任职御前侍卫的第二年。同时,这首词也是...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做爱情诗来读,其实只要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也就是说,这...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张秉戍将《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收于《纳兰词笺注》的爱情目录之中,谓之思念情人或者悼念亡妻都无不可,创造时间不详。参考资料:1、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于康熙十六年(1677)重阳前三日,亡妇百日之后,自梦中得句。谓临别之时,妇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故此,即将天上月,作为歌咏对象。参考资料: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性德看到黄莺虽然处于金丝笼中,有水和上好的食物,却始终不快乐,不再歌唱,由此联想到自己。身处相国府,要谨遵父母之命,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的父亲纳兰明...
纳兰性德 200 阅读
卢氏死去一年后即康熙十七年(1678),终于在纳兰家族的祖茔入土为安,这件事情又勾起了词人无边的伤痛,于是词人写下了这首词来悼亡妻子卢氏。参考资料:1、(清)纳...
纳兰性德 20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