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出自:秋江送别二首
诗人:王勃
分类:关于(抒情)
全文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出自:秋江送别二首
诗人:王勃
分类:关于(抒情)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 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 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 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诲。流俗非...
王勃 200 阅读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 复閤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王勃 200 阅读
首联即切题。“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乃传神之...
王勃 200 阅读
两首诗都有趣地运用重复的词语,表现一种回旋反复的美:第一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同。王勃将陆与水相对,这是最普遍持久的对偶之一。在第一首...
王勃 200 阅读
此诗是作者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畤,途经江南时所写。参考资料:1、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0-33<...
王勃 200 阅读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下而加焉。”此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那“肃肃”的凉...
王勃 200 阅读
此诗当作于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后,高宗乾封年间(666~667年)客居巴蜀时。此种遭遇,羁旅之中,最易引发感伤情绪,而在此诗中,却表现为明快。参考资料:1、罗宗强等著...
王勃 200 阅读
《铜雀妓》诗,多是凭吊怀古或咏史之作。作者曾由洛阳去冀州游玩,途径铜雀台,见陈迹而顿生盛衰之感,于是创作了《铜雀妓二首》。参考资料:1、倪木兴.初唐四杰诗选...
王勃 200 阅读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瑶轩绮构何崔嵬, 鸾歌凤吹清且哀。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高台四望同, 帝乡佳气郁葱葱。紫阁丹楼纷照曜,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
王勃 200 阅读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王勃 200 阅读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王勃 200 阅读
弭棹凌奔壑,低鞭蹑峻岐。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 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水烟笼翠渚,山照落丹崖。 风生蘋浦叶,露泣竹潭枝。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
王勃 200 阅读
22岁时,因为“擅杀官奴”,王勃被判了死罪。王勃的父亲被牵连,贬官至交趾令。逢了大赦,王勃免了死罪。于是 他猛然明白了光阴,明白了落花,便有了这首落花之作。...
王勃 200 阅读
这首诗创作与作者《山中》相似,同是王勃旅蜀时的作品,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
王勃 200 阅读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紫露香烟眇难托, 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王勃 200 阅读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粤自太原,播徂江澨。 礼丧贤隐,时屯道闭。王室如毁,生人多殪。 伊我有器,思逢...
王勃 200 阅读
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王勃 200 阅读
此诗当作于王勃在虢州参军(672-674)任上,诗歌记叙了诗人春日一次外出郊游时的所见所感。参考资料:1、杨晓彩,姜剑云 解评 .王勃集 .山西 :山西古藉出版社 ,2008 :...
王勃 20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