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玄字黑女,清代为熙帝讳,一般称《张黑(he)女(ru)墓志》。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十月刻。清包世臣跋:“此帖骏利如《隽修罗》,圆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张猛龙》、静密如《敬显隽》。”何绍基跋:“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原精古,未有比肩《黑女》者。”此志集雄健、轻灵秀逸、含蓄为一体,其艺术水平之高,鲜有匹敌。代表北魏善墓志的最高成就。
简介
《张玄墓志铭》全称《魏故南阳张玄墓志铭》。清代因避清圣祖玄烨之讳而改称《张黑女墓志》。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十月,正书,二十行,行二十字。原石久佚不存。清道光年间何绍基得剪裱旧拓孤本,乃著世至今,拓本共十二页,每页四行,满行八字。出土地不详。上海博物馆。《张玄墓志铭》用笔方圆兼备,横画或圆起方收,或方起圆收,长捺一波三折,排泄角含分隶遗意,不少用笔有行书意,结体含动势。书法峻宕朴茂,结体扁方,既有北魏的神韵,又有唐楷的法度,堪称北魏之佼者,备受书家好评。何绍基评之曰:“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著。此志书法精美,刻工亦佳。字形略扁,多有隶书笔意、古质典雅。用笔方圆结合,既有北碑俊迈之气,又含南帖温文尔雅。
原拓本今藏上海博物馆。《张玄墓志》即为孤本,其余拓本只能是重刻本,均未体现原拓神采。今人眼福,可从精印印刷品中得睹拓本全貌。
学楷书除了唐楷,魏碑体中一枝独秀《张黑女墓志》也是首选!
很多学书者,从入门开始就首选唐楷,而唐楷中的颜、柳、欧都是楷书最成熟,最顶峰时期,个性十分鲜明,几乎没人可以从颜、柳、欧中演变出来,也就是说,要么学不进去,要么进去出不来。所以学楷书不妨选择唐以前的魏碑精品,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到唐朝才达到顶峰,所以魏碑中也很多从篆隶书体演变为楷体的精品,这些代表作品是很多历代名家研究取法的首选。
《张玄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清代书坛掀起一场学书入古,学习魏碑的风潮,于是很多名家纷纷临摹魏碑,而《张玄墓志》此碑在魏碑中一枝独秀,深得众人喜爱,因当时的康熙帝,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而此碑的墓主叫张玄,“玄”正好是要避讳的字,于是人们把张玄叫张黑女,因此《张玄墓志》也改叫《张黑女墓志》。
《张黑女墓志》是北魏碑刻书法高度成熟时期的作品。是碑刻中稀世珍品,未有可比肩者。
《张黑女墓志》一改魏碑体棱角峻硬,竖横似折骨断簪,撇捺如刀砍斧劈的特点,而以中侧并用,方圆兼施;结体取隶法,左右开张,横向取势,其难得之处在于平而不板滞,直而不僵硬;用笔圆润收敛,兼带隶意,笔笔婀娜多姿,字字典雅华贵;布局疏朗,自然飘逸。
就其风神看,既表现了北碑之雄风,又蕴南书之温雅,堪称魏碑极品,是魏碑体中的一枝独秀。
《张黑女墓志》是歌颂张玄事迹的碑文,部分内容如下:
张府君,君讳玄,字黑女,出自皇帝之苗裔。父,汤寇将军。君禀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气。雅性高奇,识量冲远。方欲羽翼天朝,何图幽灵无简,歼此名哲。妻,瑰宝相映,琼玉参差。岁次辛亥,葬于蒲坂城东原之上。君临终清悟,泯然去世。于时兆人同悲,遐方凄(长)泣。故刊石传光以作诵,式铭幽传。
大概意思是说:张玄出生名门,生得清秀,很有才学,本欲施展才华,却意外命丧。他妻子也是温润尔雅,辛亥年离世。张玄走的时候,天下人全部都落泪悲痛。所以有人为他做诗歌颂他,故把他的事迹刻成碑文,以传后世。
《张黑女墓志》把篆书和隶书集为一身,结体扁平,精妙中又古拙秀美,因此清代书坛泰斗人物,何绍基对此碑评价说: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意思是《张黑女墓志》的碑刻水平是碑刻中不可比拟的,可见此碑的历史地位之高。他把这碑刻推上历史高峰。
《张黑女墓志》碑是北魏墓志中的少有精品,用笔线条浑厚有力,结体舒张有度,布局整齐,尚有篆书,隶书笔意,但又摆脱篆隶的结体笔法,而走向楷书之风貌。所以这对于学可楷书的人来说是十分难得的碑刻。
很多学书者,从入门开始就选定楷书,其实按书法发展史来说,楷书是最后才成熟的,而唐楷又是楷书中的最为成熟的顶峰时期。入门学楷书,很多都会在颜柳欧赵上很难打通。关键一点,学楷可以往唐以前去追寻,篆书可以练中锋用笔,但字体难认,不实用。隶用还是比较浑厚,比较适合大字,写小字缺少秀气灵动之美。所以学楷书我们也可以从魏碑精品中入手。这《张黑女墓志》就是学楷书十分不错的选择。

释文
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君讳玄,字黑女,南阳白水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叶,作牧周、殷。爰及汉、魏司徒、司空。不因举烛,便自高明;无假置水,故已清洁。远祖和,吏部尚书、并州刺史。祖具,中坚将军、新平太守。父,荡寇将军、蒲坂令。所谓华盖相晖,容光照世。君禀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气。雅性高奇,识量冲远。解褐中书侍郎,除南阳太守。严威既被,其犹草上加风,民之悦化,若鱼之乐水。方欲羽翼天朝,抓牙帝室。何图幽灵无简,歼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于蒲坂城建中乡孝义里。妻,河北进寿女。寿为巨禄太守。便是瑰宝相映,琼①玉参差。俱以普泰元年,岁次辛亥,十月丁酉,朔一日丁酉,葬于蒲坂城东原之上。君临终清悟,神捎端明,动言成轨,泯然去世。于时兆人同悲,遐方凄(长)泣。故刊石传光以作诵曰:郁矣兰胄,茂乎芳干。叶映霄衢,根通海翰。杰②气贯岳,荣光接汉。德与风翔,泽从雨散。运谢星驰,时流迅速。既凋桐枝,复催良木。三河奄曜,川③塸丧烛。痛感毛群,悲伤羽族。扃堂无晓,坟宇唯昏。咸韬④松户,共寝泉门。追风永迈,式铭幽传。
注:①琼玉之琼,不确,当为从玉、蒦声,读“获”,意为璞玉。②杰气,非是。是是“烋”,通“休”。③川,当为坤之异体。④韬当为輡,读“坎”。
评论
“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原精古,未有比肩《黑女》者。”清·何绍基
“此帖骏利如《隽修罗》,圆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张猛龙》、静密如《敬显隽》。”清.包世臣
“北碑的总体风格粗犷豪放、质朴浑厚,多天然、少装饰,多放纵、少收敛。象《张玄墓志》这样用笔精巧、结字谨严的作品极少。”《书法书体美初探》 郁建伟
《张黑女墓志》,原名《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刻,为魏墓志代表作。张玄,字黑女,因清朝康熙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玄烨,所以为了避讳,本来的《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就被清人按其字俗称《张黑女墓志》,一直沿用到今天。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刻。原石早佚,清道光初,何绍基得此志旧拓,号称“天下孤本”,始知名于世。
清书法家何子贞评之曰:“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者”。我们现在所熟视的第四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就属于“张黑女体”。

【1】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君讳玄,字黑女,南阳白水

【2】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叶,作牧周、殷。爰及汉、

【3】魏司徒、司空。不因举烛,便自高明;无假置水,故以清

【4】洁。远祖和,吏部尚书、并州刺史。祖具,中坚将军、新平

【5】太守。父,汤寇将军、蒲坂令。所谓华盖相晖,容光照世。

【6】君禀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气。雅性高奇,识量冲

【7】远。解褐中书侍郎,除南阳太守。严威既被,其犹草上

【8】加风,民之悦化,若鱼之乐水。方欲羽翼天朝,抓牙帝

【9】室。何图幽灵无简,歼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

【10】年,薨于蒲坂城建中乡孝义里。妻,河北陈进寿女。寿

【11】为巨禄太守。便是瑰宝相映,琼玉参差。俱以普泰元

【12】年,岁次辛亥,十月丁酉,朔一日丁酉,葬于蒲坂城东

【13】原之上。君临终清悟,神捎端明,动言成轨,泯然去世。于

【14】时兆人同悲,遐方凄(长)泣。故刊石传光以作诵曰:

【15】郁矣兰胄,茂乎芳干。叶映霄衢,根通海翰。烋气贯岳,

【16】荣光接汉。德与风翔,泽丛雨散。运谢星驰,时流迅速。

【17】既凋桐枝复催良木。三河奄曜,川塸丧烛。痛感毛群,

【18】悲伤羽族。扃堂无晓,坟宇唯昏。咸韬松户,共寝泉门。

【19】追风永迈,式铭幽传。
释文: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君讳玄,字黑女,南阳白水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叶,作牧周、殷。爰及汉、魏司徒、司空。不因举烛,便自高明;无假置水,故已清洁。远祖和,吏部尚书、并州刺史。祖具,中坚将军、新平太守。父,汤寇将军、蒲坂令。所谓话华盖相晖,容光照世。君禀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气。雅性高奇,识量冲远。解褐中书侍郎,除南阳太守。严威既被,其犹草上加风,民之悦化,若鱼之乐水。方欲羽翼天朝,抓牙帝室。何图幽灵无简,歼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于蒲坂城建中乡孝义里。妻,河北进寿女。寿为巨禄太守。便是瑰宝相映,琼玉参差。俱以普泰元年,岁次辛亥,十月丁酉,朔一日丁酉,葬于蒲坂城东原之上。君临终清悟,神捎端明,动言成轨,泯然去世。于时兆人同悲,遐方凄(长)泣。故刊石传光以作诵曰:郁矣兰胄,茂乎芳干。叶映霄衢,根诵海翰。杰气贯岳,荣光接汉。德与风翔,泽丛雨散。运谢星驰,时流迅速。既凋桐枝,复催良木。三河奄曜,川塸丧烛。痛感毛群,悲伤羽族。扃堂无晓,坟宇唯昏。咸韬松户,共寝泉门。追风永迈,式铭幽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