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欧阳修 |
标签 |
婉约,写景,西湖,抒情 旷达 |
来源 |
shufaziliao.com |
查阅 |
次 |
时间 |
2023-02-02 |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全词取境典型,叙事抒情结合。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去:离开,离去。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参考资料:
1、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1-42页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31页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7-188页
4、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08
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暮春时节来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参考资料:
1、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08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全词取境典型,叙事抒情结合。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注释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去:离开,离去。
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参考资料:
1、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1-42页
2、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31页
3、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7-188页
4、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08
暖翠空濛故国山,梦中慈母美连环。文明门外春才好,百尺吴船漾绿湾。...
古诗大全 218 阅读
禀性太褊率,不受尘事触。自小远市廛,僻居在岩谷。 人间嗜好心,舍书百不欲。一饱更奚求,箪瓢随分足。 失脚堕世路,缠纠若徽纆。人以官为荣,我以官为辱。 平生喜高洁,为官近卑俗。平生喜...
古诗大全 216 阅读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参考资料:1、刘庆华译注....
古诗大全 204 阅读
梦游秋水碧,醉眺晚山閒。短棹发吟思,酣歌放狂澜。 浮云秋际来,蔼然芳树间。青苍太古意,天地同瀰漫。 荆门正西上,树古生早寒。汉水日东逝,冶游多苦颜。 雁思落芳渚,渔情寄清湾。愿期同...
古诗大全 204 阅读
秋物祇林浅,禅阶古石平。香台七祖塔,法树十围荆。 杖飞犹置井,山匝似为城。即此未遑息,徒令岩壑轻。...
古诗大全 203 阅读
每笑梅花太畏喧,一身自许历寒温。春风特念冰霜后,邀与春花共慰存。...
古诗大全 202 阅读
沧海波未澄,无人斩长鲸。韦郎三尺玉,匣中鸣不平。 蛟龙一出雷雨随,翕忽变化清四夷。可惜有才不见用,青天白日将何为? 酒酣起舞抱剑哭,肃肃悲风动茅屋。不如南山学种田,自古青萍换黄犊...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木奴花发四邻香,静里偏知日晷长。坐久出门看野色,乱山平处是钱唐。...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制出何人手,年标异代君。篆成蝌蚪迹,斑上鹧鸪纹。 古瓦栖朝露,孤楹抱宿云。九金来禹牧,七政准尧文。 候较吹葭审,躔从累黍分。当时甘石辈,心目太精勤。...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道山老禅七十馀,闭门不出祇园居。心将明月同清净,迹比閒云能卷舒。 萧散浮云閒更閒,因风也或到人间。晴教海上千峰出,暝与天边一鹤还。 归云寂寂山房暝,明月苍苍僧入定。禅心无着云无踪...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清谈又复到巢由,洗耳元非况饮牛。尧舜得人天下事,画师那识帝心忧。...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琉球真蜡接阇婆,日本辰韩秽貊倭。番船去时遗碇石,年年到处海无波。...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采药入云林,卖药来城市。肘后多蓄书,壶中可藏世。 三叶即玄功,一视惟博施。今古孰与伦,良哉宋清氏。...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嫦娥飞来丹桂香,乘鸾舞女素罗裳。广寒渐远天似水,风露满身宫漏长。...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编的《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记录为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一般认为这是天宝(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间李白离开京城...
古诗大全 200 阅读